可荀彧却笑着说道:
“公子多虑了。这世上贫富本就不均。何曾见过家家户户贫富完全一样的?
“内阁治理天下,只需要关注最底层民众的温饱。只要最底层民众的衣食无忧,而富裕之人的财富不是不义而获,那便听之任之。”
荀彧的话并没有让蔡成放下内心中的担忧,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可他又无法反驳。
毕竟关注最底层人的温饱,本就是内阁与前朝本质的区别。
前朝关注的只是朝堂之上的话语权的争夺及世家大族的利益。
而现在荀彧说出“关注最底层人的温饱”,说明当前内阁的着重点已经转移到了民生上。
这也算是本质的变化、巨大的进步吧。
可蔡成一时之间也想不清楚,他觉得的不对劲,到底是哪里不对劲。
失去了穿越者的记忆,其思想观念也只能回到东汉末年的水平。
当然,他脑中清空是有一些后世记忆的,但也只限于他在来到东汉末年后,亲身践行过,或亲自撰写过的内容。
这些内容已经变成了“现实存在”,上天无法抹去或封印了。
遥遥望到雄伟的函谷关时,荀彧问了一个问题。
“公子,在江东战事已起之际,汝为何不关注江东战事,反而更关注阁老巡察大汉北方呢?”
荀彧问完,看向蔡成,发现蔡成也在沉思,便又继续问道:
“公子过去温文尔雅,哪怕是有重要的事情,亦镇定如常。可这次督促阁老出京巡察,公子急迫又霸道。当吾提出异议时,公子的脸色都快变成铁青色了。”
这个问题提出后,蔡成便沉默了下来。
而荀彧也是看蔡成今日的心情不错,才向蔡成提出这个问题的。
半晌后,才蹙着眉头说道:
“我也不知。就在突然之间,便认为阁老出京实地查看大汉新制的推行情况,以及过程中的出现问题,极为重要,甚至是刻不容缓。
”于是,当时你反对时,我便急了,话重,语气也不好。倒是让阁老们误会了。”
“呵呵,那些阁老哪里会与公子计较这鸡毛蒜皮的小事?吾只是担忧公子沉睡五年,会对公子有什么影响。”
蔡成一听,再次沉默。
自己都未发觉自己的异常,结果却被别人发觉了。
想想那天晚宴时,自己逼迫阁老们出京巡察,做得确实很过分。
可自己为何会如此呢?
难道真是沉睡五年,性格发生了变化?
过去有什么事,自己都能够冷静。
可那天是怎么了?为何就不能压制自己内心的急躁?
人容易急躁,就容易犯错。
如果这样的话,自己担任战略司司长,那就有可能害了大汉。
想到这里,蔡成开口说道:“离京巡察这一年,烦请文若多观察我。如果我真的性格发生了变化,便请内阁评议我是否还适合在朝廷任职。”
蔡成说的很诚恳,荀彧听的也很感动。
他没看错成公子,果然一心为了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