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马上凑了过去,小声地与刘协说着什么,很快便将刘协哄得满脸堆笑。
王越看着更是心惊。
这陛下已与大帅身边之人相处得如鱼得水了吗?
蔡成却看向李进,说道:“子贤是如何筹措的盘缠,是否会影响家中生活?”
李进恭敬一礼。“有劳大帅挂怀。沛国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吾只是利用农暇之时,应官府征召,参与修路建渠获得工钱,并未从家中拿钱。”
蔡成一听,大感兴趣。马上问道:“家中几人?生活如何?”
“家中七人,爷爷、奶奶、父母及一弟一妹。现农家乐按人头分配粮食,可保一日三餐。小妹于工坊中,可月进近百钱。家中生活比过去,好了不知多少倍。”
蔡成又问:“那同庄之农户,皆是如此吗?”
“相差不大。都饿不着,是否能多赚一些五铢钱,便是看家中人口多寡。人口多者,农闲之时便可多人去为官府做事,工钱亦多。女子多者,入工坊者亦多,工钱自是不少。”
蔡成笑着点了点头,心中却已经起了波澜。
家中人口多,赚钱便多。
如此下去,岂不是富者愈富?
如此,会不会再次拉开贫富差距?
在此时蔡成的记忆中,推行新农体系就是为了“均贫富”。
他认为富者皆不仁,总是会盘剥穷者。
失去了穿越者的记忆,他突然之间,已然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一问题了。
而今天李进所言,恰恰是他战略司的根本任务之一:发现隐患,并制定相应政策。
王越不知这位名震大汉的青州成公子,为何会对农户生活如此感兴趣。
这算是体察民情吗?
不过,王越只是个剑客,哪里懂治理天下?
这些想法也只是在脑海中闪现了一下,然后便抛之脑后,只是默默地喝茶。
他是来保护陛下的,又不是来考察大帅的。
至于蔡成,也抛下刚刚想到的问题。
这个问题虽然重要,却是不急。
出巡路上,尽可与荀彧、前朝旧臣共同商议。
蔡成已然确定,只要深入体察民情,必然能发现很多大汉新制的不完善之处。
此事,他需要在阁老们出巡前,与大家通通气,或许可以给阁老们一定的启示。
同时,蔡成还决定,战略司之人,亦要年年出巡,体察民生民情。
随后,蔡成便与王越商议如何保护陛下和皇后。
这皇后自然是伏寿。
虽然目前还没有与伏寿成亲,但无论是刘协,还是刘虞等皇室宗亲,甚至所有阁老,都认可了伏寿。
皇后,母仪天下,乃天下女子之典范,自然不是刘协一人所能决定的。
傍晚时,荀彧又来了。
蔡成很是鄙视,认为他就是来蹭饭的。
荀彧带来的消息,却让蔡成错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