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襄随谷地后,江夏郡全是平原,在靠近大江一带,是云梦泽。
而取襄阳后,出荆门,同样是平原地形。
所以,护民军要防止振汉军渡江侵占江夏、南郡,便只有“三陵支点”,既西陵、竞陵和江陵。
三点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西陵与江陵。
由于时间关系,要去西陵埋伏护民军,时间非常赶,很容易被护民军事先发现。
距离最近的是江陵,渡江便是。
可护民军要入驻江陵之前,必会派斥候仔细探查。
所以,最佳的埋伏地点,便是竞陵。
但护民军入竞陵之前,同样会派斥候仔细探查,所以绝对不能占据竞陵县城。
桓佑言之凿凿地说道:
“护民军出自青州,对江夏、南郡的地形,尤其是沿江的情况,根本就不了解。
“所以他们不会急于先进驻西陵、江陵和竞陵,而是会先把沿江一线云梦泽的情况探查清楚,如此,他们才能放心地进驻‘三陵’。
“如此,便给了大都督一个绝佳的埋伏、偷袭的机会。”
说着,桓佑一指舆图上的一处地点。
“护民军不会深入云梦泽探查,但必会沿着云梦泽的岸边,对云梦泽做个初步探查。
“初始时,护民军必然会十分警惕,担心随时会遇上水匪或振汉军的埋伏。
“便随着他们安安稳稳走了大半路程,警惕心必会大幅度降低。
“现在是大夏天,酷热难当,行军本就艰难。一旦警惕心下降,其必会卸去甲胄,放下兵械,轻装行进。而且也必然是靠水而行。
“这便是打击护民军的最佳时机。”
“大都督率军伏于此处。”桓佑一指靠近华容县的西云梦泽。“夏季,正是芦苇茂盛之时。大都督率军藏于芦苇荡中,尽管守株待兔。
“待护民军行至眼前,突施箭雨,因护民军未着甲胄,必会伤亡惨重。
“随后,大都督率军杀出,趁乱全力屠戮护民军。
“如此,大概能保证大都督此战不会败。”
“不会败?”韩当惊叫出声。
听了半天,才得到一个“不会败”的结论,这与大家心目中想象的全胜、大胜相去甚远。
周瑜此时已经冷静了下来。
他仔细地斟酌着桓佑的献策,良久,轻声问道:“以佑公子来看,护民军会派多少人驻守江陵?”
“江陵城小,护民军进驻江陵的兵马不会超过五千。”桓佑言之凿凿。
“能否派斥候随时探查护民军的行迹,以便于机动设伏呢?”鲁肃也开口问道。
“不可。我军之斥候,虽然号称是‘西凉悍卒’,然以吾妄断,必然与护民军的斥候相差甚大。一旦派出斥候,极可能未发现护民军,却被护民军之斥候提前发现。
“如此,设伏护民军的图谋,便再无法实施。”
“便只有守株待兔这一策吗?”周瑜有些不甘心。
“在我振汉军未重新训练之前,只有这一策。待吾训练振汉军两年后,同时更换全新的兵械,便不再担心与护民军正面对战。”
“可守株待兔太被动了。万一护民军没来呢?”韩当满脸的不服。
哪有不探查护民军的行进路线,便认定一个地方,然后死守此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