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下午的教研室很安静,只有笔尖划过教案的沙沙声。我正对着自动化控制原理的课件出神,办公室的木门忽然被推开,伴随着一阵爽朗又洪亮的嗓音:“杨老师,忙着呢?”
抬头一看,是后勤处的贺处长。他穿着件半旧的蓝色工装,袖口卷到小臂,脸上带着几分歉意的笑。我连忙起身:“贺处长,您怎么来了?快坐。”
“不坐了不坐了,”贺处长摆了摆手,嗓门没降几分,“我家贺红回来说,您这阵儿正给她们讲锅炉控制?我特地来问问您这事儿。”
贺红是我授课班上的学习委员,平时不爱说话,做起事来却格外认真。我笑着给她爸倒了杯茶:“是在讲自动化控制的应用案例,怎么,锅炉房遇到难题了?”
“可不是嘛!”贺处长接过茶杯,眉头皱了起来,“那台烧洗澡水的锅炉,最近总出毛病,水温一会烫得不敢碰,一会又凉得刺骨,不少师生都来后勤处反映。贺红听我念叨,说您上课讲过,这是没实现自动控制的问题,让我赶紧来问问您。”
我放下教案,心里有了数:“没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光说理论不管用,我得去锅炉房看看实际情况。”
贺处长一听,立马乐了:“那太好了!我这就领您过去。”
锅炉房离教学楼不远,还没进门,就听见里面传来隆隆的机声。推开门,一股夹杂着煤灰的热浪扑面而来,空气中飘着呛人的烟味。几个工人正围着卧式燃煤热水锅炉忙前忙后,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工装后背早就湿透了,紧紧贴在身上。
“就是这台锅炉,用了快十年了,全靠人工添煤、调风门,”贺处长指着那台冒着热气的大家伙,声音盖过机器轰鸣,“工人师傅们轮班盯着,也难保证水温稳定,遇上用水高峰更费劲。”
我围着锅炉转了两圈,又问了工人几个关于运行参数的问题,心里有了方案:“贺处长,这锅炉得做自动化改造。改成之后,既能减轻工人的体力活,水温也能稳下来。具体的改造方案,我一周后给您。”
回到教研室,我第一时间把贺红和另外三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叫了过来,递过去一份“热水锅炉自动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这是后勤处的实际需求,也是你们的课程设计题目,一周后交方案,期间可以去锅炉房实地测试。”
贺红接过任务书,眼睛亮了:“杨老师,我们能参与实际改造?”
“当然,理论结合实践才学得扎实。”我笑着点头。
接下来的一周,贺红几人天天泡在锅炉房。一开始,工人师傅还担心他们帮倒忙,后来见几个学生拿着温度传感器、记录册认真记录数据,遇到不懂的就虚心请教,也渐渐放下心来,主动给他们讲锅炉的运行细节。几个人反复修改设计方案,晚上还在教研室对着电脑调试pLc程序,有次我加班到十点,还看见他们围着图纸争论不休。
一周后,贺红把厚厚的改造方案图册递到我手上。里面详细写了自动化改造的原理和步骤:燃烧系统用pLc控制炉排转速和鼓风量,根据主汽压力偏差做pId运算,还加了烟道含氧量监测,确保风煤比在规定范围;温度控制靠传感器实时监测,水温低于设定值就自动加热,接近时调小风煤比;安全保护更是周全,漏电、干烧、超温超压都有应对措施,一旦出问题就自动停炉报警。
我把方案交给贺处长,他翻得格外仔细,连数据标注都逐一核对。“杨老师,这方案太详细了!我这就去给学校打报告申请资金。”
没过多久,改造资金批了下来,自动化设备也陆续到位。安装调试的时候,贺红几人全程跟着,从接线到编程,跟着技术人员一起上手。有次调试燃烧系统,温度总不稳定,贺红盯着数据记录册看了半天,突然说:“会不会是风煤比参数设高了?”技术人员调整后,水温果然稳定了下来,连夸她细心。
两个月后,自动化控制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工人师傅们再也不用守在闷热的锅炉旁工作了,在中控室就能监控锅炉运行,甚至能远程控制。
第一次试运行那天,不少学生特意去浴室试水温,回来都说“终于不用忽冷忽热地洗澡了”。
年底,学校开始竞聘上岗,我和贺处长都放弃了竞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