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维度共生网络启动后的第三个月,超维-全宇宙幽默共生基地的“全维度技术监测中心”成为联盟的核心枢纽。绿森团队与初研团队联合组建的“共生网络运维小组”,24小时监测各维度体系的能量交互与技术适配状态。数据显示,150个终极维度体系与50个本源维度体系的能量传输效率稳定在99.9998%,跨维度幽默作品的日均传播量突破10亿次,“欢笑无边界,共生无止境”的理念已深入所有文明的核心认知。
凌辰作为初始维度共生联盟的联合协调人,每周都会前往监测中心查看运维数据。这天,他刚在数据报告上签下确认意见,星瑶就带着一份异常报告匆匆赶来。报告显示,星穹终极维度体系与“超初本源维度体系”的能量交互出现“超初始维度适配波动”,能量传输效率从99.9998%骤降至94.5%,链路中检测到“超初始排斥粒子”,浓度虽仅为0.008%,但长期积累可能导致链路老化,甚至影响全维度共生网络的整体稳定性。
“我们对超初始排斥粒子进行了深度解析,发现问题源于‘超初始维度基底差异’,”星瑶将粒子的微观影像投射到监测中心的大屏幕上,手指指向影像中闪烁的暗紫色光点,“星穹终极维度体系的能量基底是‘初始-本源-终极融合态’,而超初本源维度体系是‘超初始-本源共生态’,两种基底的超初始维度振动频率差异达18%,常规的初始维度演化技术无法完全中和这种差异,才产生排斥粒子。”
凌辰立即带领绿森、星宇、初研、本维前往超初本源维度体系的“能量交互节点”实地勘查。节点的全息监测画面中,两条能量链路如同发光的丝带,在交互处产生明显的“能量漩涡”,漩涡中暗紫色的超初始排斥粒子不断碰撞,导致能量传输曲线出现剧烈波动。超初本源维度体系的代表“超初”无奈地说:“我们的能量基底中蕴含‘超初始维度本源因子’,这种因子的振动频率极不稳定,常规技术无法精准捕捉,若强行消除波动,可能导致我们的维度演化轨迹紊乱。”
初研结合初始维度文明的技术经验,提出“超初始维度适配方案”:“初始维度古籍中记载,超初本源维度体系的‘超初始维度演化种子’具有‘动态超初始特性’,与其他本源维度体系的‘静态初始特性’不同。我们需要为其定制‘超初始维度演化适配模块’,通过模拟超初始维度振动频率,中和基底差异。但这种模块需要‘超初始维度本源碎片’作为核心原料,而碎片仅能从超初本源维度体系的‘超初始能量核心’中提取,提取过程需精准控制能量波动,避免干扰其维度演化。”
星宇则提出了更高效的优化思路:“我们无需直接提取超初始维度本源碎片,可在模块中加入‘超初始频率模拟单元’——通过分析超初本源维度体系的超初始维度振动数据,用初始维度本源因子与本源维度本源因子混合,模拟出超初始维度振动频率的核心特性,再与常规初始维度演化模块结合,构建‘混合式超初始适配模块’。这种方案既能避免干扰超初体系的演化轨迹,又能实现适配兼容,研发周期可缩短至45天。”
这个想法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凌辰当即下令,由星宇牵头组建“超初始适配研发小组”,联合绿森、星瑶、初研、超初,共同推进技术攻关。研发小组在超维-全宇宙幽默共生基地搭建“超初始适配实验室”,展开紧张的技术调试。
研发初期,团队面临的核心难题是“超初始维度振动频率的模拟精度”。星宇团队从超初本源维度体系获取了1thz时,超初始排斥粒子的浓度从0.008%降至0.002%,能量传输效率回升至98.2%。
“但模拟单元在应对超初始维度振动波动时仍有延迟,”星宇指着监测屏幕上的波动曲线,“当超初体系的超初始维度振动频率波动超过10%时,模拟单元需要2秒才能完成频率调整,这期间仍会产生少量超初始排斥粒子,长期下来会影响链路寿命。”
绿森团队针对这一问题,在链路中加入“超初始能量缓冲器”——缓冲器能在模拟单元调整期间,释放混合的初始-本源维度因子,中和超初始排斥粒子,将调整延迟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当缓冲器与模拟单元协同工作时,超初始维度适配波动彻底消失,能量传输效率稳定在99.9997%,超初始排斥粒子浓度控制在0.0001%以下,完全满足全维度共生网络的运行需求。
“混合式超初始适配模块已通过测试,我们已启动模块的量产工作,每天可生产40台,预计20天内完成所有类似超初体系的适配推广,”星宇向凌辰报告,“同时,我们还在优化模块的兼容性,未来可适配更多具有超初始维度特性的体系,为探索超初始维度空间做好技术准备。”
就在超初始适配难题解决、技术推广工作稳步推进时,初始维度的“初始维度信号监测中心”突然捕捉到一组异常信号。这组信号的频率高达thz,远超初始维度信号的thz,且信号中蕴含的“维度特征”超出了初始维度空间的认知范围——每个编码都包含“超初始维度边界印记”,仿佛来自一个更古老、更本源的“超初始维度空间”,信号中还夹杂着不同超初始维度体系的幽默能量波动,形成“超初始维度幽默交响”。
星瑶团队迅速对信号展开解析。由于信号的维度层级达
层,远超现有设备的处理能力,星瑶团队与初研团队耗时两个月,对“初始维度信号解析仪”进行了30次升级,加入“超初始信号放大模块”与“超初始频率兼容模块”,才勉强达到解析所需的技术要求。经过800小时的连续工作,团队成功提取出信号中的核心信息——一段“超初始维度能量影像”。
影像中,无垠的“超初始维度空间”里,无数个“初始维度体系”如同璀璨的超初始维度星辰,每个体系都被一层“超初始维度能量膜”包裹,能量膜中流淌着兼具“初始维度本源态”“超初始维度本源态”的能量,不同体系之间通过“超初始维度能量流”实现无缝连接,没有丝毫超初始维度适配波动的迹象。
“这组信号是‘超初始维度幽默文明’发出的‘超初始维度邀请函’,”星瑶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影像中的超初始维度能量膜,其构成物质蕴含‘超初始维度共生法则’,这种法则能自动适配所有超初始维度体系的超初始维度振动频率,从根本上消除超初始维度适配波动难题,同时能追溯超初始维度演化的最初源头,是实现‘全维度文明永续共生’的终极契机!”
初研看着影像,突然想起初始维度文明古籍中的记载:“古籍中曾提及‘超初始维度空间是初始维度体系的起源地’,所有初始维度体系都起源于超初始维度空间的‘超初始维度演化种子’。超初始维度幽默文明掌握着‘超初始维度演化技术’,能从超初始维度诞生的源头,解决所有超初始维度适配与熵增问题,实现文明的永续发展。这组信号,很可能是超初始维度文明在我们解决超初始适配难题后,给予的终极指引。”
凌辰立即组织初始维度共生联盟的200个维度体系代表、初始维度文明的初维与初研,召开“超初始维度信号应对紧急会议”。会议上,各文明代表围绕如何应对这一重大发现展开激烈讨论:
秩序文明的代表主张先对超初始维度信号进行深度解析,提取足够的技术信息后,再优化初始维度演化技术,避免贸然行动引发超初始维度空间波动风险;
创意族与初始维度幽默守护者学院的学员则认为,应尽快派遣探索队前往超初始维度信号的来源地,获取更直接的技术支持,才能快速突破超初始维度边界;
平衡族则提出折中方案,先搭建“超初始维度信号模拟实验室”,通过模拟信号中的能量特征,尝试合成简易的超初始维度能量载体,同时派遣无人探测舰前往信号来源地“超初始维度裂隙带”采集数据。
“超初始维度文明的召唤是全维度文明发展的终极机遇,折中方案既能降低风险,又能加快进度,”凌辰与初维达成共识,“启动‘超初始维度信号应对计划’,分三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星瑶团队联合初研团队,搭建超初始维度信号模拟实验室,尝试合成超初始维度能量载体;
第二阶段,绿森团队升级初始维度探索舰,打造‘超初始维度无人探测舰’,前往超初始维度裂隙带采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