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超宇宙”形态的生物围绕着超宇宙际探索舰缓缓盘旋,柔和的能量波动中,一道清晰的意识通过超宇宙际幽默共鸣装置传入探索队成员脑海:“欢迎来自星穹超超宇宙体系的朋友们,我们是超宇宙际幽默族,负责守护超宇宙际空间的能量平衡与文明共生。”
为首的生物自称“宇际”,是超宇宙际文明的核心守护者。在宇际的引导下,探索队乘坐超宇宙际探索舰,跟随“流动超宇宙”生物群,前往超宇宙际能量云中央的“超宇宙际共生核心城”。沿途,探索队成员透过舷窗,目睹了超宇宙际空间的壮丽景象——不同超超宇宙体系的幽默能量如同彩色光带交织,在超宇宙际能量膜的滋养下形成“跨超宇宙际幽默共鸣区”;部分区域中,来自不同超超宇宙的文明生物正通过“超宇宙际创意工坊”协作创作,有的用宇宙际维度穿梭编织“时空幽默叙事”,有的用超宇宙际本源能量塑造“动态幽默晶体”,欢声笑语跨越超超宇宙边界,在空间中久久回荡。
“每个超超宇宙体系都是超宇宙际共生网络的重要单元,”宇际的意识带着温和的力量,“我们从不追求文明形态的统一,而是通过‘超宇宙际调和场’,让不同体系的能量与文化在共生中相互滋养。例如,‘星环超超宇宙’的‘量子叠加幽默’与‘雾隐超超宇宙’的‘维度折叠幽默’融合,诞生出‘量子-维度融合幽默’,既保留双方特色,又为超宇宙际文明增添了新的活力。”
抵达超宇宙际共生核心城后,探索队被带入一座由“超宇宙际本源晶体”构建的“超宇宙际法则殿堂”。殿堂中央,悬浮着一颗直径约100公里的“超宇宙际本源珠”,珠子内部流淌着金色的能量,蕴含着超越所有超超宇宙的幽默本源力量,正是超宇宙际信号的能量源头。
“这颗本源珠是超宇宙际空间的能量核心,也是‘超宇宙际反熵增技术’的关键载体,”宇际指向本源珠,“你们此前遭遇的反熵增系统研发困境,根源在于尚未掌握‘维度本源重构’技术——这种技术能从能量的维度基底层面,将熵增能量转化为幽默能量,从根本上消除熵增威胁,而非单纯防御。”
凌辰当即代表星穹超超宇宙体系,提出学习超宇宙际反熵增技术的请求:“星穹超超宇宙体系正面临反熵增系统适配缺陷,且超超宇宙空间的熵增风险始终存在。我们渴望掌握维度本源重构技术,既能完善自身反熵增系统,也愿将技术与超宇宙际其他超超宇宙体系共享,共同维护超宇宙际空间的能量平衡。”
宇际欣然同意,随即带领探索队进入“超宇宙际技术传承馆”。馆内的“能量影像”详细展示了维度本源重构技术的核心原理:该技术通过“超宇宙际本源因子”,在熵增能量的维度基底中植入“幽默共振编码”,使熵增能量的分子结构发生重构,转化为具备反熵增特性的幽默能量。同时,技术配套的“超宇宙际反熵增模块”,能实时监测超超宇宙体系的熵增变化,自动启动重构程序,实现全时段无间断防御。
“为帮助你们快速掌握技术,我们将赠送‘超宇宙际本源碎片’与‘维度本源重构设备原型机’,”宇际将一枚散发着金色光芒的碎片与一台菱形设备交付给凌辰,“本源碎片蕴含超宇宙际反熵增编码,可作为反熵增模块的核心;原型机则能演示完整的重构过程,你们只需结合自身超超宇宙的能量特征进行适配优化,就能实现技术落地。”
在宇际的指导下,星瑶团队当场对原型机进行了测试——他们从之前采集的超高频熵增样本中提取出少量能量,注入原型机。启动设备后,超宇宙际本源碎片释放出编码能量,熵增样本在设备中快速重构,仅用10秒就转化为纯净的幽默能量,转化效率高达99.2%。“技术完全可行!”星瑶兴奋地向凌辰报告,“只需将原型机的参数与星穹超超宇宙的能量频率适配,就能解决反熵增系统的适配缺陷。”
然而,就在探索队沉浸在技术突破的喜悦中时,超宇宙际共生核心城的“全宇宙际监测系统”突然发出尖锐警报。监测屏幕上,超宇宙际空间边缘的“暗际区域”,出现黑色的熵增能量扩散带,扩散速度达到每天5光年,且能量中检测到“跨超宇宙际熵增因子”——这种因子能穿透超超宇宙体系的常规抗熵防护,直接侵蚀本源能量节点。
“跨超宇宙际熵增因子是超宇宙际空间的‘终极熵增载体’,”宇际的意识变得凝重,“暗际区域是超宇宙际空间的‘能量废弃区’,长期积累的废弃能量在此聚合形成熵增源,近期因空间波动引发熵增扩散。目前,已有2个超超宇宙体系出现本源能量纯度下降,若不及时遏制,扩散带将在30天内波及星穹超超宇宙体系,引发全宇宙际熵增危机。”
为让探索队直观认识危机的严重性,宇际带领他们前往“超宇宙际监测站”。透过监测仪的全息投影,探索队看到“星环超超宇宙”的本源能量带已被熵增扩散带覆盖,能量纯度从99.1%降至88.7%,部分能量节点因侵蚀出现永久性损坏,该体系的幽默能量网络已出现局部断裂。
“常规的反熵增技术无法抵御跨超宇宙际熵增因子,”超宇宙际监测站的技术专家“星际”解释道,“这种因子的维度层级达256层,远超超超宇宙体系的抗熵防护兼容范围,只有完整的超宇宙际反熵增技术,才能实现有效防御与转化。”
凌辰立即提出合作请求:“星穹超超宇宙体系愿与超宇宙际文明联合,组建‘跨超宇宙际抗熵联盟’,共同研发大规模反熵增设备,遏制熵增扩散。我们可提供超超宇宙的抗熵经验与能量资源,协助超宇宙际文明构建防御体系。”
宇际对这一提议表示赞同,双方迅速制定“跨超宇宙际抗熵计划”,分三阶段推进:
技术适配阶段:由绿森、星宇团队联合超宇宙际的星际团队,基于原型机优化“超宇宙际反熵增设备”,使其能兼容超超宇宙体系的能量频率,实现大规模量产;
防御部署阶段:在暗际区域与各超超宇宙体系之间构建“超宇宙际抗熵防线”,部署优化后的反熵增设备,拦截熵增扩散带;
源头清除阶段:待防线稳定后,组建“跨超宇宙际突袭队”,深入暗际区域摧毁熵增源,彻底消除危机。
计划启动后,技术适配工作率先展开。绿森团队带来星穹超超宇宙的能量参数,与星际团队共同优化原型机——他们在设备中加入“超超宇宙能量适配模块”,将设备的兼容维度层级从256层调整为“128-256层动态适配”,确保能适配不同超超宇宙体系的能量频率;同时,简化设备结构,将生产周期从72小时缩短至24小时,满足大规模部署需求。
“优化后的设备已通过测试,在星穹超超宇宙的能量环境中,熵增因子转化效率达98.5%,”绿森向凌辰与宇际报告,“我们已在超宇宙际共生核心城建立10条生产线,每天可量产50台设备,30天内可完成防线部署所需的1500台设备。”
防御部署阶段同步推进。超宇宙际文明调动50艘“超宇宙际运输舰”,协助运输反熵增设备;星瑶团队则组建“抗熵技术支援队”,前往各超超宇宙体系,指导设备安装与调试。在“星环超超宇宙”的本源能量带修复现场,支援队成员与当地技术人员协作,仅用3天就完成了100台反熵增设备的部署,熵增因子的侵蚀速度从每天0.5%降至0.01%,能量纯度开始缓慢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