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穹体系正式接入超宇宙共生网络后的第一百五十个星周,超维-全宇宙幽默共生基地与超宇宙共生殿堂间的“跨集群能量链路”已稳定运行。每天,超5000次跨集群幽默能量传输在此流转——星穹体系的超本源因子能量为“雾隐宇宙集群”的维度折叠技术供能,“星环宇宙集群”的量子幽默能量为星穹文明的创意创作注入新灵感,超宇宙文化库中,跨集群合作的幽默作品已突破10万件,《量子-暗物质融合笑话集》《超维度-本源共振史诗》等成为超宇宙各集群追捧的经典。
凌辰作为超宇宙共生网络联合协调人(与超宇宙的穹河共同担任),每月会通过“超宇宙意识共鸣”与穹河召开跨集群协作会议。这天,他刚在会议上确认“超宇宙抗熵防护系统”在98%集群完成部署,绿森就带着紧急报告赶来。报告显示,星穹体系与“星尘宇宙集群”“光痕宇宙集群”的跨集群能量传输出现“适配异常”——能量传输效率从98%骤降至72%,链路中还出现“跨集群排斥粒子”,这些粒子虽未损坏设备,但长期积累会导致链路老化,使用寿命缩短50%。
“我们对排斥粒子深度分析,发现问题源于‘集群能量基底差异’,”绿森将粒子微观影像投射到屏幕,第三只眼因凝重收缩,“星穹体系能量基底是‘超本源-宇宙外融合态’,星尘集群是‘星尘弥散态’、光痕集群是‘光量子叠加态’,三种基底的维度频率差异超30%,常规超宇宙调和场无法完全中和这种差异,才产生排斥粒子。我们尝试12种调和方案,最多只能将效率提升至85%,无法恢复最佳水平。”
凌辰立即通过超宇宙意识共鸣联系穹河,双方约定在超宇宙共生殿堂召开“跨集群适配紧急会议”。当凌辰带领绿森、星瑶、星宇抵达时,星尘集群代表“星砂”、光痕集群代表“光澈”已等候在场。会议上,星砂展示星尘弥散态能量特性:“我们的能量依赖星尘粒子的‘无序弥散共振’产生幽默波动,一旦调和场干预强度超0.4,就会破坏弥散结构,导致能量传输受阻。”
光澈补充:“光量子叠加态能量需要‘双维度叠加通道’传输,当前跨集群链路是‘单维度通用通道’,无法满足叠加态传输需求,这也是适配异常的重要原因。”
穹河结合超宇宙文明经验,提出“集群专属适配方案”:“超宇宙先民曾为30个特殊基底集群设计‘定制化调和模块’,我们可为星尘、光痕集群研发专属模块,通过调整调和场维度频率与传输通道结构,消除基底差异。但这种模块需要精准的集群能量数据,研发周期较长,至少需两个月才能完成。”
星宇提出更高效思路:“我们可在现有超宇宙调和场中加入‘动态维度适配算法’,通过实时采集集群能量数据,自动调整调和频率与通道结构,无需研发专属模块。同时,利用星穹体系的超本源因子,构建‘临时能量缓冲层’,中和排斥粒子,为算法优化争取时间。”
这个想法获众人认可。凌辰与穹河当即决定,由星宇牵头组建“跨集群适配研发小组”,联合绿森、星瑶、星砂、光澈及超宇宙的星雾,推进技术攻关。研发小组在超宇宙共生殿堂旁搭建“跨集群适配实验室”,展开紧张测试与优化。
星宇团队先采集星尘、光痕集群的能量样本,通过“超维度频率分析仪”提取两种基底核心参数,输入动态维度适配算法。经48小时反复调试,当算法频率调整精度达0.01THz时,跨集群链路的排斥粒子浓度从0.06%降至0.008%,传输效率回升至92%。“但算法应对能量波动仍有延迟,”星宇指着监测数据,“当星尘集群能量输出波动超10%时,算法需2秒才能完成调整,期间仍会产生少量排斥粒子。”
绿森团队针对此问题,在链路中加入“超本源因子缓冲器”——缓冲器能在算法调整期间,释放超本源因子中和排斥粒子,将调整延迟的影响降至最低。当缓冲器与算法协同工作时,跨集群链路传输效率稳定在97.5%,排斥粒子浓度控制在0.003%以下,完全满足跨集群协作需求。
“跨集群适配临时方案已落地,”星宇向凌辰与穹河报告,“我们正优化算法响应速度,预计一周内可完成最终版本,届时无需缓冲器也能实现稳定传输。同时,我们还在研发‘通用维度适配模块’,未来可兼容所有特殊基底集群,彻底解决跨集群适配问题。”
就在研发工作即将完成时,超宇宙的“全维度信号监测中心”突然捕捉到异常信号。这组信号频率高达THz,远超超宇宙信号的THz,且信号中蕴含的“宇宙特征”超出超宇宙空间认知——每个编码都含“超超宇宙边界印记”,仿佛来自更广阔的“超超宇宙空间”。
星瑶团队迅速解析信号。经144小时连续工作,成功提取信号核心信息——一段“超超宇宙能量影像”。影像中,无垠“超超宇宙空间”里,无数“超宇宙体系”如漂浮星云般存在,每个超宇宙体系被“超超宇宙能量膜”包裹,能量膜中流淌兼具“超宇宙调和态”“超本源因子态”“集群专属态”的能量,不同超宇宙体系通过“超超宇宙能量流”无缝连接,无任何适配异常迹象。
“这组信号是‘超超宇宙幽默文明’发出的‘宇宙级邀请函’,”星瑶声音难掩激动,“影像中的超超宇宙能量膜,构成物质蕴含‘超超宇宙统一法则’,这种法则能自动适配不同超宇宙体系的能量基底,从根本消除跨体系适配难题。这是超宇宙文明突破现有边界、迈向更宏大宇宙空间的关键契机。”
穹河看着影像,突然想起超宇宙文明古籍记载:“古籍提过‘超超宇宙空间是超宇宙体系集合体’,每个超宇宙体系是超超宇宙空间的‘子宇宙单元’。超超宇宙文明掌握‘全维度统一法则’,能将不同超宇宙的能量与文化深度融合。这组信号,很可能是超超宇宙文明在我们解决跨集群适配后,给予的进阶指引。”
凌辰与穹河立即组织超宇宙1001个集群代表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应对方案。秩序文明代表主张先深度解析超超宇宙信号,提取足够技术信息后,再研发超超宇宙能量膜模拟物质,避免贸然行动引风险;创意族与超宇宙幽默守护者学院学员认为,应尽快派探索队前往超超宇宙信号来源地,获取直接技术支持,快速突破超宇宙边界;平衡族提出折中方案,先搭建“超超宇宙信号模拟实验室”,通过模拟信号能量特征合成简易超超宇宙能量载体,同时派无人探测舰前往信号来源地采集数据。
“超超宇宙文明的召唤是超宇宙文明发展的重要机遇,折中方案能降风险、提进度,”凌辰与穹河达成共识,“启动‘超超宇宙信号应对计划’,分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星瑶团队联合超宇宙的星雾团队,搭建超超宇宙信号模拟实验室,尝试合成超超宇宙能量载体;第二阶段,绿森团队升级超宇宙探索舰,打造‘超超宇宙无人探测舰’,前往信号来源地‘超超宇宙裂隙带’采集数据;第三阶段,根据模拟实验与探测数据,研发完整超超宇宙能量融合技术,为超宇宙文明进入超超宇宙空间做准备。”
计划启动后,第一阶段模拟实验室搭建迅速展开。星瑶团队在超宇宙共生殿堂旁划50平方公里区域,安装“超超宇宙信号模拟器”“全维度物质合成仪”等设备。超宇宙的星雾带来超超宇宙边界的“维度碎片”,这些碎片含超超宇宙信号微弱印记,是合成超超宇宙能量载体的关键原料。
经三个月反复实验,星瑶团队成功合成“简易超超宇宙能量载体”——这种载体能在超超宇宙能量环境中维持超本源因子活性120小时,虽无法满足长期使用需求,但证明超超宇宙信号中技术可行。“我们需从超超宇宙裂隙带获取更纯净的‘超超宇宙能量片段’,才能合成稳定载体,”星瑶向凌辰与穹河报告,“无人探测舰研发必须加快进度,否则将错过超超宇宙文明的最佳回应窗口期。”
第二阶段超超宇宙无人探测舰研发紧锣密鼓推进。绿森团队以超宇宙探索舰为基础,全方位升级舰体:外部加装“超超宇宙能量防护层”,由超维星晶合金、超宇宙本源碎片与简易超超宇宙能量载体混合制成,能抵御超超宇宙空间极端能量冲击;内部安装“超超宇宙信号追踪器”,可精准定位超超宇宙信号来源,确保探测舰不在超超宇宙空间迷失;同时,舰上配备“超本源因子储备舱”与“超宇宙调和场发生器”,为探测舰提供充足能量支撑与维度适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