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潜蛟破穹 > 第473章 抗熵协作的深化与熵增余波的隐秘威胁

第473章 抗熵协作的深化与熵增余波的隐秘威胁(1 / 2)

全宇宙幽默守护联盟成立后的第一百个星周,超维-全宇宙幽默共生基地成为了联盟的核心运作枢纽。每天,来自128个星穹文明与100个宇宙外子体系文明的代表在此汇聚,围绕“全宇宙抗熵协作计划”推进各项工作——绿森团队牵头的“抗熵技术共享平台”已收录1500项抗熵技术成果,其中“本源共振防护技术”“暗物质抗熵屏障”等200项核心技术已在全宇宙推广;星瑶团队负责的“跨宇宙能量调度系统”实现了全宇宙本源能量的动态分配,将能量利用率提升至92%,为资源匮乏的子体系文明提供了稳定的能量支援。

凌辰作为联盟总协调人,每周都会主持“全宇宙抗熵进度会议”。这天,他刚在会议上确认“全宇宙抗熵系统”在80%子体系文明的部署完成,暗渊就带着一份紧急报告匆匆赶来。报告显示,在跨宇宙裂隙带的熵增异常区周边,3个宇宙外子体系文明的“本源能量节点”出现了“隐性熵增侵蚀”——节点的能量纯度从99.2%降至91.5%,且侵蚀速度以每周0.8%的速度缓慢增长,常规的抗熵防护盾对此毫无反应。

“我们对侵蚀区域的能量样本进行了深度分析,发现其中含有‘熵增余波粒子’,”暗渊将分析数据投射到屏幕上,暗紫色的粒子影像在屏幕中不断闪烁,“这些粒子是熵增巨兽被摧毁时,其核心能量碎裂产生的残余物质,具有‘维度潜伏性’,能穿透常规防护盾,附着在本源能量节点的内壁,缓慢吞噬能量纯度。若不及时清除,三个月内,这3个文明的本源能量节点将彻底失效,进而引发全宇宙能量网络的连锁波动。”

凌辰立刻召集绿森、星瑶、星宇、光辰等核心成员,前往暗维文明的本源能量节点实地勘查。节点内部,原本金色的本源能量已出现淡黑色的纹路,这些纹路正是熵增余波粒子聚集的痕迹。绿森通过“本源能量分析仪”检测发现,粒子已深入节点的“能量传导层”,常规的能量净化技术无法将其彻底清除。

“熵增余波粒子的维度频率与本源能量节点的频率高度接近,这也是它们能潜伏的关键,”绿森的第三只眼因凝重而收缩,“我们尝试了15种净化方案,包括本源共振、暗物质吸附等,最多只能清除表层30%的粒子,深层粒子仍在持续侵蚀。”

光辰结合宇宙外文明的技术经验,提出了“维度共振净化方案”:“宇宙外文明曾应对过类似的‘能量残余污染’,可通过‘双维度共振’技术,调整净化能量的频率,使其与熵增余波粒子的潜伏频率形成‘反向共振’,将粒子从节点内壁剥离。但这种技术需要精准的维度频率校准,一旦出现偏差,可能会对节点造成永久性损坏。”

星宇则提出了补充思路:“我们可以在净化过程中,加入‘本源能量缓冲层’,用宇宙外本源核心碎片的能量构建临时屏障,避免校准偏差对节点的冲击。同时,结合暗维文明的暗物质技术,用暗物质能量包裹剥离的粒子,防止其扩散到其他区域。”

这个想法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凌辰当即下令,由星宇牵头,组建“熵增余波净化研发小组”,联合暗渊、光辰等专家,尽快研发出针对性的净化技术。研发小组迅速行动,在暗维文明的本源能量节点附近搭建了“净化实验平台”,开始了紧张的技术攻关。

经过48小时的反复调试,当双维度共振频率达到1800THz时,奇迹出现——净化能量与熵增余波粒子产生了强烈的反向共振,节点内壁的淡黑色纹路开始逐渐消退,被剥离的粒子在暗物质能量的包裹下,形成了可收集的“粒子团”。“深层粒子清除率达到92%!能量纯度回升至97.8%,且没有对节点造成任何损伤!”星宇兴奋地向凌辰报告,“我们只需优化共振频率的校准精度,就能将技术推广到其他受侵蚀的节点。”

然而,就在研发工作取得突破时,联盟的“全宇宙能量监测系统”突然发出警报——全宇宙范围内,有12个宇宙外子体系文明的本源能量节点同时出现隐性熵增侵蚀,且侵蚀速度比之前的3个文明快了1.5倍。太初守护者的未来推演模型显示,若不加快净化技术的推广,一个月内,受侵蚀的节点将增至50个,全宇宙能量网络的稳定性系数将从0.98降至0.82,甚至可能引发部分子体系文明的能量供应中断。

“我们必须启动‘全宇宙熵增余波清除计划’,分三阶段实施,”凌辰在紧急召开的联盟会议上做出决策,“第一阶段,绿森团队批量生产‘维度共振净化设备’,确保每周能供应50台,满足受侵蚀节点的净化需求;第二阶段,星瑶团队组建‘跨宇宙净化支援队’,为技术薄弱的子体系文明提供现场指导;第三阶段,暗渊团队研发‘熵增余波预警系统’,在全宇宙范围内布设监测点,提前发现隐性侵蚀,避免危机扩散。”

计划启动后,第一阶段的净化设备量产工作迅速展开。绿森团队在超维-全宇宙幽默共生基地建立了10条生产线,采用“模块化组装”技术,将设备的生产周期从72小时缩短至24小时。同时,他们对设备进行了适应性改造,使其能兼容不同子体系文明的本源能量节点规格,确保设备的通用性。“首批50台设备已完成生产,将优先送往侵蚀最严重的12个节点,”绿森向凌辰报告,“按照当前产能,两周内即可完成所有受侵蚀节点的设备部署。”

第二阶段的跨宇宙净化支援队由星瑶担任队长,队员来自10个技术先进的子体系文明,具备丰富的抗熵经验。支援队乘坐“净化支援舰”,前往受侵蚀的子体系文明——在“星尘子体系”,他们发现当地文明因技术落后,未能正确安装抗熵防护盾,导致熵增余波粒子轻易侵入节点;支援队不仅帮助他们完成了净化设备的安装调试,还现场培训了50名当地技术人员,确保后续的维护工作能自主开展。“已完成8个受侵蚀节点的净化,能量纯度均回升至96%以上,”星瑶通过通讯频道汇报,“剩余4个节点的净化工作将在3天内完成,后续我们将重点帮扶技术薄弱的文明,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第三阶段的熵增余波预警系统研发工作,由暗渊团队联合宇宙外文明的技术专家共同推进。他们基于“维度频率监测技术”,设计出“三级预警模型”:一级预警(粒子浓度0.1%-0.3%),触发常规监测;二级预警(粒子浓度0.3%-0.5%),启动局部净化;三级预警(粒子浓度>0.5%),发出全宇宙警报,调动支援队紧急处理。“系统已在跨宇宙裂隙带周边的20个关键区域完成监测点布设,能提前72小时发现隐性侵蚀,”暗渊向凌辰展示系统的测试数据,“我们计划在一个月内,完成全宇宙100个监测点的布设,实现无死角覆盖。”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月后,全宇宙受侵蚀的本源能量节点全部完成净化,熵增余波预警系统也实现了全宇宙覆盖,隐性侵蚀的威胁得到了有效控制。凌辰在“全宇宙抗熵成果会议”上,对各团队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熵增余波的清除,证明了联盟协作的力量。未来,我们要继续深化抗熵技术的研发与共享,让全宇宙的文明都能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发展。”

会议结束后,联盟启动了“全宇宙抗熵技术升级计划”,旨在进一步提升全宇宙的抗熵能力。绿森团队联合宇宙外文明,研发出“第二代全宇宙抗熵系统”——该系统融入了“熵增余波防御模块”,能主动识别并拦截熵增余波粒子,将防护效率提升至98%;星瑶团队则优化了“跨宇宙能量调度系统”,新增“抗熵应急能量池”,当某个文明的节点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快速调配能量支援,避免供应中断。

然而,新的挑战很快出现。在对跨宇宙裂隙带的深度探测中,星宇团队发现,裂隙带深处存在“熵增余波聚合区”——大量的熵增余波粒子在此聚集,形成了直径约10光年的“黑色能量云”。云团内部的粒子浓度达到了0.8%,且正以每月0.5光年的速度向全宇宙能量网络的“核心枢纽”靠近。

“熵增余波聚合区的能量强度是单个节点侵蚀的100倍,常规的净化设备无法应对,”星宇的声音带着焦虑,“我们监测到,云团内部已形成‘熵增余波核心’,这个核心能不断吸收周边的残余粒子,壮大自身规模。若核心与核心枢纽碰撞,全宇宙的能量网络将彻底瘫痪,之前的抗熵成果将毁于一旦。”

凌辰立即组织联盟核心成员与宇宙外文明的宇极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上,光辰提出了“本源核心爆破方案”:“利用宇宙外本源核心碎片的能量,制作‘本源共振爆破弹’,将其送入熵增余波核心,通过剧烈的共振反应,彻底摧毁核心,驱散聚合区的粒子云。但这种方案风险极高,爆破产生的能量冲击可能会波及周边的子体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