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国在一旁看得直摇头,心里暗道:又一个书呆子。
周阳却没有放弃,他换了个方式,循循善诱地问道:“这样,小孙,我不问你对改革的看法。我问你一个专业问题。”
“假如,现在我们要找出影响咱们省会昭明市营商环境的,最关键的三个‘堵点’,如果让你来做这个课题,你会从哪里着手?”
“堵点”?
这个词一出,孙志刚的眼睛里,忽然闪过一丝光亮。
这似乎触及到了他的知识领域。
他扶了扶厚厚的眼镜,下意识地开始思考。
孙志刚小声地说道:“如果……如果是我来做的话……我……我不会先去看那些政府报告。”
“哦?”周阳的兴趣更浓了,追问道:“那你看什么?”
孙志刚的语速,不自觉地快了一些,逻辑也清晰了起来。
孙志刚认真地说道:“我会先去申请调取市长热线和各大政务服务平台,最近三年的所有投诉数据。用关键词抓取和语义分析,找出老百姓和企业抱怨最多的高频词汇,比如‘审批慢’、‘来回跑’、‘材料多’……”
“然后,我会把这些数据,和市行政服务中心所有窗口的业务办理日志进行交叉比对。看看哪些业务的平均办理时长最长,退件率最高,群众评价最低。”
“最后,我会建立一个数据模型,把工商、税务、人社等部门的后台数据打通,追踪一批新注册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从拿到营业执照开始,到第一次纳税,第一次社保开户,第一次申请政策补贴……看看它们在哪个环节被‘卡’住的时间最长,付出的隐性成本最高。”
“通过这三步,数据会告诉我们,最真实的‘堵点’在哪里,而不是领导报告里写的那些。”
一番话,行云流水,充满了数据和逻辑的美感。
他说完,才意识到自已说了太多,又瞬间脸红了,低下头不敢看任何人。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王建国和张志明、李卫东三人,都用一种看外星人的眼神看着孙志刚。
他们听得云里雾里,什么语义分析,什么数据模型,这都什么跟什么?
但他们能感觉到,这小子说的东西,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周阳的眼中,却迸发出了毫不掩饰的欣赏光芒!
人才啊!
这绝对是个被埋没的人才!
他看似社恐,不善言辞,但在自已的专业领域里,却像一个闪闪发光的宝藏!
周阳没有立刻表扬他,而是看向了王建国等人。
周阳笑着说道:“同志们,都听到了吧?”
“刚才王老师傅说,以前的改革,都是写报告、开座谈会,最后不了了之。”
“为什么?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凭的是经验,是感觉,是领导的意志。”
“但小孙同志刚才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让数据说话。”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有力起来。
周阳有力地说道:“我理想中的改革办,不应该是一个文件流转中心,也不应该是一个清谈馆。它应该是一个我们江岚省的‘数据分析中心’和‘改革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