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阳深吸一口气,接通了电话:“喂,您好…”
“周阳同志吗?我是国务院办公厅的李秘书长。”电话里传来威严而和蔼的声音。
“李秘书长好,我是周阳。”周阳努力保持冷静。
“好的,我们一定做好充分准备。”周阳强忍住内心的激动。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李秘书长继续道,“这次调研是不打招呼的暗访形式,你们按正常状态运行即可,不要搞特殊安排。”
“明白,我们会保持日常工作状态。”周阳连忙表态。
挂掉电话后,周阳转身看着大家,表情复杂得说不出话来。
“怎么了?”袁成功紧张地问道。
“什么时候?”王部长立即问道。
“下周三,而且是不打招呼的暗访。”周阳详细转述。
张建军激动得站起来:“天哪,这可是国家级别的认可啊!”
王部长却皱起眉头:“暗访的风险很大,任何一个细节出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体印象。”
“确实。”周阳点头同意,“我们必须确保每个环节都无懈可击。”
林小雨担心地说:“关键是我们不知道领导具体什么时候来,会去哪些地方。”
“这就考验我们平时的真功夫了。”袁成功分析道,“如果平时就做得好,什么时候检查都不怕。”
正在大家讨论应对策略时,高远山接到一个电话。他听了几句后,脸上露出了意外的表情。
“又有什么情况?”周阳问道。
“刚刚接到消息,明天会有一个特殊的代表团来访。”高远山说道。
“什么特殊代表团?”大家都很好奇。
“是几个曾经质疑过我们的地市组成的联合考察团。”高远山详细解释,“他们说要亲自来验证改革成果的真实性。”
张建军有些愤慨:“这些人还没完没了了?”
“不,我觉得这是好事。”周阳冷静分析,“既然他们主动来验证,那就让他们验证个够。我们有什么好怕的?”
王部长赞许地点头:“这个心态很好。真正的改革不怕任何检验。”
就在大家为明天的考察做准备时,林小雨的手机响了。她接通后,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不可能吧?”林小雨听着电话,“确定吗?…好的,我知道了。”
“什么不可能?”周阳好奇地问道。
“刚刚接到消息,《新闻联播》播出临海市新闻后,全国各地打来咨询电话已经超过一千个了。”林小雨激动地说。
办公室里爆发出掌声。一千个咨询电话,说明全国对临海市的关注度非常高。
“都咨询什么内容?”袁成功问道。
“主要是想了解我们的具体做法,有些地方想派人来学习,还有些专家学者要来调研。”林小雨详细汇报。
张建军感慨道:“这下临海市真的全国闻名了。”
“名气大了,责任也大了。”周阳提醒大家,“我们必须更加努力,不能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
正在讨论如何应对全国关注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进来的是一个意外的访客——竟然是省长李建国本人。
“省长!”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李建国摆摆手:“都坐下,我是临时过来看看的。”
“省长,您这么晚还亲自来?”周阳感动地说道。
“我刚看了《新闻联播》,心情很激动,想亲自来祝贺你们。”李建国坐下来,“临海市为全省争了光。”
王部长汇报道:“省长,刚才国务院办公厅来电话,说要安排领导来调研。”
李建国眼睛一亮:“真的?什么时候?”
“下周三,暗访形式。”周阳回答。
张建军在旁边听着,心情五味杂陈。想起自已今天上午还在质疑临海市,现在却见证了如此高光的时刻。
“省长,我想汇报一下今天的情况。”张建军主动开口。
“哦?有什么情况?”李建国问道。
张建军详细汇报了自已从质疑到认可的转变过程,以及昭阳市要向临海市学习的决定。
听完汇报,李建国满意地点头:“这个态度很好。各地市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省长,我们已经和临海市达成合作协议。”张建军表态道,“昭阳市将全面学习临海市的经验。”
“很好。”李建国赞许道,“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正在大家汇报工作时,林小雨又接到了电话。她听了几句后,脸上露出了兴奋的表情。
“省长,又有好消息!”林小雨激动地说。
“什么好消息?”李建国问道。
“刚刚接到通知,明天《人民日报》头版要刊登临海市改革的深度报道。”林小雨兴奋地汇报。
李建国站了起来:“《人民日报》头版?这可是最高规格的报道啊!”
“是的,据说版面很大,还配有多张照片。”林小雨详细说明。
办公室里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从央视新闻到《人民日报》头版,临海市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