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抗战:黄埔将星,开局降服李云龙 > 第四百四十一章 曼施坦因:小心苏长青,这个东方人太狡猾、可怕

第四百四十一章 曼施坦因:小心苏长青,这个东方人太狡猾、可怕(2 / 2)

“动辄百万人以上的战争,还真是折腾人啊!”

“日耳曼帝国陆军和北极熊国的陆军之战,就没有规模一些的。”

“这要是放在其他国家的话,这等大规模的战争!”

“一旦伤亡超过几十万,被俘虏几十万,上百万。”

“一个国家的国防体系,就崩溃了!”

“别的不!”

“我们的这些达瓦里氏们,他们的韧性可真强啊!”

苏长青嘿嘿笑了两声,将保温杯放在一边。

裹紧了军大衣!

北极熊国的天气,属实是冷得让人有些难受。

“北极熊国能够坚持到今天,可不仅仅是靠着广袤的国土!”

“以及丰富的资源!”

“尽管他们的每一次大战所投入的兵力,都比日耳曼帝国陆军要多。”

“但大部分可能都是没有经过太多训练的新兵。”

“毕竟在战争前期,有些经验的老兵都消耗一空了。”

“再加上一些运动,军中骨干也是损失惨重。”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重新组织起数百万大军。”

“和日耳曼帝国陆军形成对峙局面!”

“斯达林同志和他麾下这些同志们的组织能力,实在是强悍!”

虽然苏长青一向认为北极熊国军队的军纪不咋地,其单兵素质也不强。

但这并不意味着,苏长青对北极熊国军队实力的轻视。

能在各种状况叠加的情况下,将刚入伍不久的军队组织起来。

与日耳曼帝国横扫欧洲的百战精锐对峙,光是这一点就不简单。

在整个二战期间,日耳曼帝国总动员兵力约1,800万人。

这包括了国防军(海陆空军)以及党卫军等所有武装力量。

这部分兵力同时要应对西线(对抗大不列颠帝国和灯塔帝国、加国盟军)、南线(意呆利和巴尔干)和东线。

其中,东线峰值兵力:约400万人(1943年中期左右)。

东线始终是日耳曼帝国兵力投入最多的战场,通常占总兵力的60%-70%。

这部分是日耳曼帝国最为精锐的陆军力量。

至于北极熊国,其总动员兵力(1941-1945)约3,400万人。

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几乎耗尽了北极熊国的男性青壮年人口。

它包括了陆军和海军的所有人员。

同时期峰值兵力约1,280万人(1945年5月)。

到战争末期,北极熊国红军无论在总兵力还是东线具体兵力上,都对日耳曼帝国军队形成了压倒性优势(通常为2:1甚至3:1)。

如果在兵力有优势的情况下,不充分利用兵力的优势。

偏偏要打以少胜多的战争。

那就太蠢了!

实话,若不是条件限制的话。

苏长青希望每一场战争,他所统领的军队数量都在敌人的两倍以上。

就像韩信所言:多多益善。

当然!

在一些战役中,即便是拥有压倒性兵力的优势下。

北极熊国陆军的表现依然是有些拉胯。

这一点,苏长青也就不做太多评价了。

与日耳曼帝国和北极熊国相比,处于同一时期的大夏国军队动员兵力在1400万左右。

这就是农业国与工业国的巨大差距。

要知道在人口上,日耳曼加上北极熊国都比不上大夏国。

与大夏国相比,鬼子在二战期间,陆军约动员了600万头。

海军约动员了400万头。

这对于一个7000万人口的国家而言,可以是到达了极限。

而一旦拥有全工业体系的大夏。

人口数量超过十个亿的情况下。

其一旦爆兵!

足以令地球抖三抖!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冬季降临!”

“日耳曼帝国的后勤补给线,面临着北极熊国游击队的袭击。”

“再加上持续性战争下,资源的大量消耗。”

“日耳曼帝国那边迟迟拿不下斯达林格勒。”

“他们必然会很着急!”

“其实战争打到最后,看得不过是谁能撑下去。”

“谁的国力更强!”

“打到如今,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出现倾斜了。”

“或许!”

“这一战只需要一个契机。”

“只要这个契机出现!”

“持续了这么久的战争,就会迅速幕!”

“就看谁!”

“坐不住了!”苏长青的目光紧紧盯着地图,试图从中寻找日耳曼帝国陆军的破绽。

不过高手对决!

又怎么可能会留下什么致命破绽呢?

曼施坦因这样狡猾的狐狸,早就把方方面面都给考虑了进去。

无论是苏长青!

还是朱可夫!

抑或者是北极熊国的总参谋长罗科索夫斯基,都无法从中寻找到扭转战局的关键点。

如果无法找到这个关键点。

战争!

只能在消耗中,持续不断的将敌人消耗干净了。

就在苏长青也认为这一战,或许只能是在消耗中,决定胜负之时。

一个消息!

在苏长青耳边响起。

“司令,最新情况!”

“日耳曼帝国陆军那边各部,都出现了异常的调度。”

“情况!”

“好像有些不对劲!”

听到这个消息,苏长青突然感觉不到了寒意。

披在身上的军大衣下,苏长青猛然站了起来。

接过了参谋递过来的情报。

他的目光爆射出一阵光芒,像是捕捉到了猎物的猎手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