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军首先需要经过的,便是王建控制下的嘉州(今四川乐山)。
嘉州,地处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之处,水陆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此时的嘉州刺史,早已被王建换成了其心腹干将张虔裕的弟弟,张虔厚。
李倚大军尚未抵达嘉州境内,他派出的信使已手持盖着“权知西川军府事”大印的公文,先一步抵达了嘉州治所龙游县。
刺史府内,张虔厚看着那份措辞强硬、要求嘉州全力供应大军粮草辎重、并准备好营房驻地的公文,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将公文内容和自己对此事的担忧,秘密送往雅州的王建处请示。
“睦王这哪里是借道,分明是假途灭虢!”张虔厚对心腹幕僚忧心忡忡地说道,“他携大胜之威,兵力数万,还有那些投降的蛮兵……若是放他入境,这嘉州,恐怕就要改姓李了!”
幕僚低声道:“使君,可若是不从,便是公然抗命。睦王如今手持朝廷敕令,总揽西川军政,我们若拒不提供补给,他便可借此发难,以‘贻误军机’、‘阻碍平叛’之罪,强行夺取嘉州!届时,大帅远在雅州,救援不及啊!”
张虔厚如何能够不知,要知道利州刺史的前车之鉴就在那里,怎能让他不担忧,他不由得焦躁地来回踱步:“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这该如何是好?”
“为今之计,或可……阳奉阴违。”幕僚献计,“表面上恭敬接待,承诺全力供应,但在具体事务上,或可拖延时日,或在粮草质量、数量上做些文章,总之,既要做出遵命姿态,避免授人以柄,又要尽量延缓其行动,消耗其精力,为大帅争取应对时间。”
张虔厚叹了口气:“也只好如此了。希望大帅能尽快拿出对策。”
然而,李倚根本不会给他太多拖延的时间。
他的大军,正以“援助”的名义,沿着水陆两道,快速向嘉州逼近。船帆蔽日,旌旗招展,那强大的军容和“权知西川军府事”的合法身份,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罩向了王建在嘉州的势力。
李倚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张虔厚表现出丝毫的阳奉阴违,他便可以“平叛”、“整肃军纪”为名,堂而皇之地将王建的势力,从这永平五州的第一站——嘉州,连根拔起!
嘉州,犍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