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山海传说仙界起源 > 仙界起源(一)公道

仙界起源(一)公道(2 / 2)

而城主与那些同僚,却日日在府中宴饮,谈论着新得的歌姬,赏着字画玉石,歌舞升平。仿佛那遍地饿殍都与他们无关。

那一日,他掷笔于地,声震屋瓦:“这天下大宛的,而不是这些蛀虫的。我读了十年圣贤书,不是为了看百姓饿死而袖手旁观!”

他推开老仆陈伯颤抖阻拦的手,墨迹淋漓,一道弹劾城主与满城官员的奏章已成。字字如刀,句句见血。

可他等来的,不是开仓济民的仁政,而是一副冰冷的镣铐。城主与那群官员反将“勾结奸商、贪腐粮款”的污水,狠狠泼在了他这个为民请命的人身上。

他不怕剥去这身官袍,更不怕死,只怕这朗朗乾坤之下,再无公道可言。

阴暗潮湿的牢狱中,跟随他十年的老仆陈伯深夜前来,浑浊的老眼含泪,声音嘶哑:“大人,您还太年轻……这世道,它……它不是非黑即白的啊!”这句话,像一根冰冷的针,刺入他的心扉,永生难忘。

三日后,陈伯的死讯传入牢中。不久,他竟被“无罪”开释。

后来他才知,那位看着他长大的老人,竟拖着孱弱之躯,跪倒在府衙门前,一头撞死在石狮之上!身旁留下一封字字泣血的“坦白书”,将所有的罪责都揽到了自己身上,说是他假借了主人的清名在外行事。

陈伯用最惨烈的方式,用一条人命,激起了全城百姓的悲愤与哗然。城主唯恐民变,只得匆匆结案,将他释放。

命,是捡回来了。可陈伯的血,也彻底浇灭了他仕途上所有的光。一纸“管教家奴不严”的斥责文书,将他贬至一个无人问津的闲散职位上。

他活了下来,却仿佛死了一回。陈伯的死,像一座沉重的碑,压在他的心上,也刻下了这官场最残酷的规则。

马车颠簸了一下,方清正从回忆中惊醒。他掀开车帘,故乡的山水渐渐熟悉起来,可他却觉得陌生。书箱里那些他曾倒背如流的圣贤书,如今看来不过是纸上谈兵,字字句句都像是在嘲笑他的天真。

他本以为,故乡的小镇能够给他带来一丝慰藉。然而他终无力的发现,这世道的黑暗远不止在泰安城,就连这曾经自以为安静的小镇也早已腐朽在方方面面。

回乡后的方清正,成了乡人口中的“怪人”。

父母早已过世,老宅破败,族人疏远。这个曾经被誉为“神童”、风光入仕的才子,如今成了官场的弃儿,也成了人人敬而远之的扫把星。

心如死灰之下,方清正变卖了祖产,独自住在山脚下一间茅屋里,终日与酒为伴。昔日能作锦绣文章的手,如今连握稳酒杯都困难。镜中人不过三十出头,却已两鬓斑白,眼神浑浊。

“我读圣贤书,却管不了这窗外事。”他常常对着空酒壶喃喃自语,“心生怜悯是我,袖手旁观也是我...共情是我,无能为力的,也是我......”

在长期的自责下,方清正的精神几乎崩溃。

终于在深秋的一个黄昏,他醉眼朦胧地闯入后山,拿了一条白绫,想要寻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一了百了。

就在他穿过竹林来到一棵老树下想要自尽之时,突然发现远处竹林深处竟有一座几近荒废的小庙。庙门匾额上“无忧寺”三个字已斑驳难辨,院内青苔遍布,唯有一缕若有若无的檀香,暗示这里尚有人烟。

也不知怎么的,方清正鬼使神差的来到寺庙的小院外。

“施主心来此可有心结?”

一个平静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方清正惊得酒醒了一半。转身见一老僧手持扫帚,面容清癯,眼神却澄澈得惊人,仿佛能洞穿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