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我在云都偷心三千次 > 第1376章 问题修复,科研保障武器

第1376章 问题修复,科研保障武器(1 / 2)

通讯器里的声音断断续续,林晚立刻调出前线回传的数据流。她盯着屏幕上的波形图,手指快速滑动,将三支小队失联前最后半秒的日志全部展开。每台设备的能源接收模块都出现了短暂的信号漂移,不是损坏,而是受到外部高频干扰后的共振反应。

她转身走到科研指挥区,站在主控台前。“把所有返修武器的日志调出来,按频段分类。”她的声音很稳,“我要看攻击发生前后0.5秒内的反馈曲线。”

几名技术人员迅速响应,屏幕上陆续弹出数十条数据线。林晚一眼就注意到,在某个特定频段上,所有异常设备都出现了微弱但一致的谐振峰。这个频率不在常规防御范围内,显然是对方专门设计的打击模式。

“问题找到了。”一名工程师低声说,“敌方脉冲波和我们的接收天线产生了共振,导致能量输入不稳定。虽然系统没崩溃,但重启延迟了1.3秒。在战场上,这足够致命。”

林晚点头。“那就改结构。滤波算法重写,加屏蔽层,缓冲机制也要优化。现在就开始。”

“可备用零件不够。”另一人抬头,“尤其是高频滤波器,库存只够修十台。”

“用原型机拆件。”林晚直接下令,“战备库里的两台测试机可以拆解,优先保障主攻部队。谁负责焊接?”

“张工和李工在轮班。”

她走过去,看着正在操作显微焊台的两人。他们已经连续工作八小时,动作依旧精准,但眼神有些发沉。林晚停下脚步,凝视其中一人的双眼。

他的脑海里闪过昨晚没合眼的画面,咖啡杯堆在桌角,脑子里反复检查电路图,生怕出错。他不想拖进度,但身体快撑不住了。

林晚收回视线,转身对后勤通道喊了一声:“送两份热餐过来,加提神剂。让他们轮换休息,每四十分钟换人。”

命令下达后,现场节奏明显缓了下来。一组人开始烧录新算法,另一组同步进行物理改装。林晚站在测试台旁,盯着第一台修复完成的便携式反制仪。

“做压力测试。”她说。

技术人员接入模拟脉冲源,启动三次高强度干扰。屏幕上的响应曲线始终平稳,没有延迟,也没有能量波动。

“合格。”那人松了口气。

林晚接过仪器,亲自按下激活键。绿灯亮起,信号稳定。她又让它连续运行十分钟,期间不断切换输出模式,设备始终正常。

“可以投入战斗。”她把仪器递还过去,“接下来,所有返修装备都按这个标准来。”

“我们得建个快检点。”旁边一位负责人开口,“前线送回来的设备太多,靠人工排查太慢。”

林晚看向他。

他脑子里正想着昨天三辆运输车撞墙的事。如果当时能提前发现模块异常,也许能避免事故。他想建立一套标准化流程,让每个战区都能快速判断设备是否可用。

“你说得对。”林晚说,“写一份检修手册,今天就下发。所有战区设立检测点,损伤装备必须在48小时内完成返修。”

“还有……”那人犹豫了一下,“敌方可能会换频率。这次是共振,下次可能是别的手段。”

林晚沉默几秒。“成立监测小组,专人负责追踪电磁特征变化。一旦发现新信号,立刻预警。”

话音刚落,科研团队的新报告传来。他们在废弃化工厂周边捕捉到间歇性高频辐射,强度不高,但持续存在。初步判断,那里可能藏有移动式发射装置。

“地图。”林晚说。

大屏切换,城北区域被标红。地下管网密集,电力独立,确实适合隐蔽部署。

“远程监测节点什么时候能建好?”

“最快十五分钟。”

“准备电源车。”她盯着那个位置,“一旦确认目标,十分钟内必须赶到。”

这时,第一批修复好的十台反制仪已完成终测。技术人员逐一登记编号,准备送往前线配发点。

林晚走过去,亲手打开其中一台的外壳,检查内部焊接点。焊口平整,线路规整,没有虚接或漏焊。

“这批谁做的?”

“王工带的组。”

她点点头。“保持这个标准。后续配件到了马上组装,不能停。”

“明白。”

她回到主控台,翻看下一阶段的技术预案。关于电磁环境的远程监控节点部署图还在更新,预计今晚能覆盖全城七成区域。

“林晚。”科研负责人走过来,“我们刚才做了推演。如果敌方继续升级干扰频率,现有屏蔽层最多能撑两次变频。再往后,必须换材料。”

“什么材料?”

“一种复合导磁合金,目前只有两家供应商能做。但我们联系过了,都被卡了订单。”

林晚抬眼看她。

她脑子里浮现出一封邮件截图,内容是某境外公司以“出口管制”为由拒绝发货。实际上,那家公司早就被域外势力控制,根本不会放货给联盟。

“找替代方案。”林晚说,“有没有其他材料能达到类似效果?”

“有几种可能,但需要测试。”

“尽快安排实验。另外,查一下国内有没有小厂能私接单子。不要走正式渠道,用暗网中转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