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呼吸微微一顿,肩膀松了些。
“我们会尽快提交第一份防御构想。”他说,声音比刚才稳了许多。
林晚回到主控台前,重新打开频谱分析窗口。她将钢厂事件的数据拖入对比区,又加入昨晚截获的音频片段。系统开始自动匹配相似波段,进度条缓慢推进。
“还有一件事。”科研负责人忽然想起什么,“我们在信号末尾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编码序列。它不像普通的加密信息,倒像是某种启动指令的反馈回路。”
他调出一段数字串,排列方式毫无规律,但每隔七个字符就出现一次重复符号。
“这可能是设备自检完成后返回的状态码。”他说,“如果我们能破译它的含义,也许能知道他们测试是否成功。”
林晚盯着那串数字看了很久。“把它单独存档。接下来每收到一次新信号,都检查有没有类似的结尾。我们要学会听懂他们的‘语言’。”
“明白。”
她转向通讯面板,接通科研小组全体频道。“从现在起,所有相关数据优先上传至主服务器。任何人发现异常波动,立即标记并通知我。我不在乎是不是小问题,只要和这个频率有关,全部报上来。”
频道里传来几声确认回应。
林晚关闭通话,手指轻轻敲了两下桌面。她的视线落在模拟进度条上,还剩百分之六十三。
科研负责人站在旁边,翻着手里的笔记。“还有一个问题。这种能量释放会不会对人体有影响?我们的人在现场布控,长期暴露在这种环境下……”
“会有。”林晚打断他,“神经系统最先受影响。头痛、注意力下降,严重时可能出现短暂失忆或幻觉。让他们轮班进出,每次不超过两小时,回来必须做基础体检。”
“好。”
终端提示音响起。系统完成了第一轮比对,弹出一份报告。标题写着:**“相似度匹配结果:78.4%”**。
林晚点开详情页。两种信号在核心震荡频率上的偏差小于百分之五,且谐波分布特征几乎一致。
“这不是试验品。”她低声说,“这是成品的缩小版。”
科研负责人凑近屏幕。“意思是……他们已经有成熟的技术?”
林晚没有回答。她调出城市地图,在三个据点之间连出一条闭合线,然后标出周边十公里内的关键设施——变电站、水务调度中心、地铁控制枢纽。
“他们不需要炸毁什么。”她说,“只要让这些地方同时出问题,云都就会自己崩溃。”
房间里只剩下设备运行的声音。
几分钟后,科研负责人开口:“我们得加快进度。如果他们真有完整图纸,下一步可能是扩大规模。”
林晚点头。“给你七十二小时。我要看到至少三种可行的干扰方案。”
“尽力。”
“不是尽力。”她看着他,“是要做到。”
对方深吸一口气,挺直背脊。“我们一定交出来。”
林晚转身坐回操作席,双手放在键盘上。她刷新了数据接收界面,等待下一轮信号传入。屏幕上,模拟程序继续运行,进度条一点点接近终点。
科研负责人拿起平板走向实验室区域,脚步比来时有力。
林晚盯着那条缓缓前进的进度条,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了一下。
窗外天色渐暗,指挥室内的灯光亮起。主控屏右下角跳出一条新提示:**“检测到微弱信号波动,来源方向:西北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