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钟后结果返回。六个账号曾多次在官方留言区提问,内容看似合理,但每次都在敏感时间节点出现。更关键的是,它们都曾在半小时前浏览并停留超过三十秒的爆料帖。
伪装成关心公共事务的普通市民,实则在为舆论造势铺路。
林晚把这六条账号信息推给市场组:“暂时不要封号,也不要标记。让系统默默记录它们的所有行为路径,包括跳转页面、停留时长、点击习惯。我要知道它们背后是不是同一套操作逻辑。”
“要不要反向追踪设备关联?”
“先留着。现在打草惊蛇,他们只会换一批马甲再来。”
她重新看向主屏。第一条澄清声明已经发布,评论区起初有不少嘲讽,但随着技术员的非正式回应视频上线,风向开始变化。有人留言说:“原来真是按流程走的?”也有人转发视频说:“至少有人敢露脸说话。”
热度还在,但失控的风险降了下来。
这时,溯源报告初步完成。部分账号注册地指向境外虚拟服务商,无法直接追责。另有三个账号在被系统标记后十分钟内主动注销,操作干净利落。
典型的反侦察能力。
林晚靠回椅背,手指轻轻揉着眉心。头痛还是没完全退,但她脑子清楚。
这些人不指望一次就把联盟搞垮,只是在测试防御反应速度和公众信任阈值。一旦发现漏洞,下一步才是真正的大规模冲击。
她调出主控屏空白区域,写下三条指令并置顶共享:
“一、所有对外回应必须当天内完成,不拖延。
二、回应内容只陈述事实,不评价质疑者动机。
三、加强境内主流平台巡查频率,关键词自动拦截机制立即启用。”
做完这些,她闭上眼,短暂放空。
耳边还能听见终端轻微的提示音,一条接一条,都是监控系统的实时反馈。市场组正在逐个平台清理高仿账号,同时安排第二批技术人员准备轮换出镜回应。
她知道,这场仗不会停。
只要矿区的事还在推进,类似的舆论攻击就会不断出现。今天是“数据造假”,明天可能是“人员伤亡”,后天甚至会编造出受害者家属。
但只要内部不乱,外部的声音再大,也掀不动根基。
她睁开眼,看了眼时间。
距离上次使用“心灵洞察之镜”已过去两个小时。还剩最后一次额度可用。
她没急着用,而是重新打开舆情地图。刚才被压制下去的几个小节点,又有新的账号开始冒头。用词更克制,但问题更尖锐。
其中一个账号写道:“既然没问题,为什么不让第三方机构进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