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伸手不打出钱人(1 / 2)

有了初步的构想,胤禩那里稳步发展。

他也没有急着想把觉禅氏接回来了,只是努力办差,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觉禅氏被安置在宫外,听说过的还好,虽然日日思念儿子,但胤禩时不时会去看她,也能聊以慰藉。

不知道胤禩和觉禅氏说了什么,在宫外郁郁寡欢的觉禅氏对身体开始顾惜起来了。

先前胤祚知道的,宫里都说觉禅氏这人,受不住打击,自己就把自己磋磨的没了心气,那口郁气堵在心口,是会将人活活耗没了精气神的,人也就坏了。

可现在觉禅氏像是想通了,胤祚听到这点消息,也跟着高兴。

胤禩沉下了心,准备伺机而动,胤禔和胤礽答应了帮他,他自然也得达成条件,急也急不来。

觉禅氏总会回来的,康熙虽然想将觉禅氏送往别府,可有胤禩苦苦哀求,到底是僵持下来,目前就维持在那么个状态——不进不退。

前朝的事总是这样,胤祚称其为唱大戏。

还有着名表演艺术——变脸。

宫里宫外的都是行家。

人家戏班子看家的本事都不如他们拿手,若是出去演上一场,怕是那些名角的饭碗都要丢了。

上一秒晴空万里,下一刻就阴云密布。

也可能刚刚瓢泼大雨,接着又多云转晴了。

胤祚没再多关注这件事。

又这么过了几个月,胤祚置身事外,没与党争沾上一个铜板的关系。

他现在最会磨洋工打哈哈,应付那些老狐狸也算熟门熟路,工部勉强算得上是他的大本营了,过的也悠闲自在。

胤禔和胤礽自然还是争斗不休,彼此捅刀的事儿,一件接一件,天天有人弹劾。

胤禩趁着这个时候当好人,倒是显得出淤泥而不染,狠狠拉了一波官员好感度。

康熙被几个儿子弄得焦头烂额,直呼生了几个冤孽,上辈子欠了这些讨债鬼。

又是一个冬天,冬的脚步刚刚来临,胤祚就身上发懒,怎么都不想动弹,别说上朝了,出宫玩都觉得无趣,就爱藏在窝里躲懒,地龙一烧,被子一裹,宅在家里的好处可让他体会到了。

冬日里,百姓不好过,胤祚都嫌冷不想裹的厚厚的出去,那些平民百姓日子可想而知。

缺衣少粮,熬过一个冬,才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胤祚这些年早见识过冬日有多么难熬,皇城根下还好点,到底富庶一些,再远些的地方更难呢。

他这些年捐粮捐物,在外头施粥的摊子支起了一个又一个,倒是有了个习惯——每年冬天都会亲自出去搭把手。

毕竟意义不同,先不说那些宣传皇家,提升威望的。

实打实的,胤祚去干这活,京里那些富裕人家看了,总是有更多出力的。

有他带头就能活更多的人。

他这个荣亲王还是颇有能量的,毕竟冬日了,离新年也就近了,为自己积福添德,重要的是可以在奏折里提一嘴——万岁爷,我们可是响应号召了!

这是从胤祚六岁那年有的特殊待遇,毕竟当年的大萨满说要为他广积德,康熙就大力施恩于民。

上行下效,满朝的人精都瞧得清楚。

简而言之,他们要捧上这个受宠的阿哥几句,再顺带提一嘴自己,想着多讨帝王欢心。

就算没讨着欢心,也不能落下口实。

反正对那些官员来说那些东西也花不了多少银子,身边人都去做,不如讨个好,别被抓住小辫子了。就算只是作秀,也能堵住人言。

所以每到这个时候,胤祚的名字就会空前绝后的响亮。

胤祚自是想着要以身作则,亲自去上几日,康熙也是支持这个做法。

在康熙看来,大萨满是个有真本事的人,既然是他说过的话,最好还是要尽心尽力去办。

才能让他儿子福祚绵长。

这时候还没那么冷,虽然断断续续的有人家开始做善事,但还没到深冬里集中的时候。

胤祚准备初冬就先出去帮忙操持,这一个冬天,他准备多去段时间。

萨林和他本是要在秋日成婚,可内务府那边又搞出一堆章程,康熙心里觉得不满意,就将婚事拖了几个月,冬日里觉得不行,康熙又将婚事拍板定在了春天。

冬日严寒,春暖花开。

春季是个好时候,康熙振振有词。

他是个挑剔的人,太子当年迟迟没能大婚就是康熙这个操心的阿玛这里不满意那里不满意,总觉得亏待了儿子。

轮到胤祚了,内务府冒着冷汗抖着双手,兢兢业业的提出了一版又一版的方案,康熙好不容易勉强同意了,临到头又反悔——

他还是觉得配不上儿子,这待遇有些委屈。

胤祚倒是觉得没什么不好的,内务府不敢不尽心,至于什么规模什么的,他没那么在意。

但汗阿玛愿意折腾,谁也拦不住他。

不过胤祚对赫舍里氏有些愧疚,人家姑娘这三番五次的折腾,也累个够呛。

唉,以他汗阿玛的性子,胤祚几乎可以想象到,啥叫横挑鼻子竖挑眼。

毕竟能做到太子妃那样的可不多,真是他迄今为止见过的十全十美,完美福晋了。

这才让汗阿玛满意。

哦,也是要承受不少来自汗阿玛的压力的。

好在他福晋只是个亲王王妃。

夫妻俩人不需要多么努力,也不需要完美无瑕模范夫妻。

毕竟——胤祚最得意的,他和兄弟们是有很大不同的。

想着明年新婚,胤祚更是加大了今年的“补助”力度,投了更多银两进去。

算是他和赫舍里氏一起的。

等她过门,就是他家一份子,都是一家人。

家人,胤祚是很看重家人的。

以后,会陪他很久的亲人。

赫奕也很有眼力见,女婿的“慈善事业”,他肯定要紧随其后,要表态的。

自从婚事定下,他就跟着一起搞,他们家也支起一个摊子施粥。

前头有乌雅氏和董鄂氏的例子在,也能照葫芦画瓢。

而且赫舍里氏这个妻族也是真给力,说出力就毫不含糊,胤祚表示很满意。

谁出银子,他给谁好脸色。

这叫伸手不打出钱人。

……

施粥,要维持秩序,不能造成哄抢一通的乱场面。

胤祚已经很有经验,这些年是个中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