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谈判(2 / 2)

会议室内安静了片刻,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和翻译员低沉的同声传译。埃塞俄比亚方面的几位官员不自觉地调整了一下坐姿。

接着,另一位中方经贸专家提问,直指核心:“关于利润汇出。我们理解贵国有外汇管制政策。指南中提到的‘便利汇出’具体如何操作?是全额自由汇出,还是有一个审批额度?审批流程通常需要多久?由哪个部门的具体哪个办公室负责?是否存在因外汇短缺而延迟批准的现实风险?”他补充道,“这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投资者的信心。”

这个问题让农业部的一位官员忍不住插话,语气带着些微辩护:“我们的政策正在不断优化,中国朋友应该对我们有信心…”

李处长立刻礼貌但清晰地回应:“我们非常有信心,否则不会坐在这里。正因为有信心,我们才追求清晰的规则,而不是模糊的承诺。清晰透明的规则对所有真正的投资者都是保护,也能最大程度减少未来的误解,不是吗?”

所罗门先生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神情变得更为肃穆:“我完全理解中方的顾虑。请放心,埃塞俄比亚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稳定、公平的环境。”他转向自己的团队,“把《投资法》实施细则和去年新颁布的外汇管理操作指引拿给中国朋友。李先生,张律师,你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我们都将提供书面的、基于最新法律条文的详细解释。”

接下来的会谈进入了更加实质性的攻坚阶段。张律师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合同关键条款清单,逐条讨论:

“关于争端解决机制,我们强烈建议采纳国际仲裁,比如在新加坡或者香港。这是我们行业内的惯例,也能确保双方在第三方场所有一个公正的解决平台。”

“税收减免的年限和计算方式,能否写入特许经营协议本身,而不是仅仅援引一部可能日后修订的法律?”

“我们计划引入的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关税豁免,申请流程是怎样的?需要哪些部门的哪些批文?平均办理时间多长?”

问题具体、犀利甚至有些苛刻。埃塞俄比亚方面的官员们显然感受到了压力,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他们也逐渐意识到,眼前这些中国人并非来占便宜的投机者,而是极其认真、准备充分、真正打算长期扎根做实事的伙伴。他们的每一个问题,都指向了项目未来可能遇到的每一个风险点。

所罗门先生后靠在椅背上,语气从最初的官方热情,转变为一种带着敬重的务实:“李先生,张律师,你们是我见过的最…‘细致’的谈判对手。但我想我明白了,你们不是在设置障碍,而是在共同搭建一座更加坚固、能够抵御风雨的合作桥梁。”

李处长终于露出了今天第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完全正确,所罗门先生。我们想要的不是一纸随时可能被风吹走的优惠承诺,而是一份权责对等、规则清晰、能够执行三十年甚至五十年的长期合作契约。这既是对我们负责,也是对埃塞俄比亚的长期发展负责。”

会谈持续了整整一天。当夕阳透过百叶窗照进会议室时,双方虽然疲惫,但气氛却比开始时更加融洽和务实。桌上堆满了做了各种标记的文件、法律手册和写满字的笔记本。

所罗门先生最后站起身,主动向李处长伸出手:“今天是我参加过的最艰难,但也最有价值的会谈之一。我们会尽快整理并提供你们需要的所有书面答复。期待下一次会议。”

李处长紧紧握住他的手:“我们也一样。期待下次见面时,我们的合作蓝图能够更加清晰和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