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关键人物出现(2 / 2)

稍晚时分,同泰寺禅房。

萧衍换上了朴素的僧袍,试图在青灯古佛前寻求内心的平静。然而,案几上放着的一封书信,却扰乱了他的心绪。那是侯景从石头城派人紧急送来的。

萧衍犹豫了一下,还是拆开了信。侯景在信中的语气极其谦卑甚至可怜,他写道:“罪臣侯景顿首百拜……景孤身南投,举目无亲,犹如离群之孤雁,漂泊无依。幸蒙陛下不弃,收录麾下,恩同再造。天下之大,唯有陛下是景唯一之依靠……陛下曾言景乃应梦贤臣,能助陛下克定中原,混一寰宇。然景无能,丧师失地,有负圣望,每每思之,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看到这里,萧衍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觉得侯景态度如此诚恳,认错态度良好,自己若真将他卖了,岂不是太不近人情?他仿佛看到了侯景那惶恐无助的眼神,那该死的、不合时宜的慈悲心又开始泛滥。

他放下信,叹了口气,走到佛像前,默默诵念了几句经文。

过了一会儿,他忍不住又拿起信,继续看下去:“……然近日,景听闻北地汉、齐皆欲杀景而后快,朝中亦多有非议,欲以景之首级换取和平。景闻之,寝食难安,五内俱焚……若陛下亦觉景乃无用弃子,愿以景卑贱之躯,换取江南安宁,换得陛下心安。景……虽死无憾!唯望陛下明鉴,汉王刘璟,素无信义,暴虐好杀,更兼诋毁佛法,实乃佛敌!陛下与之议和,尤需慎之又慎,提防其食言而肥,毁约背信啊!”

“佛敌”二字,深深刺痛了萧衍。他一直将对佛法不敬的刘璟视为异类,心中充满了厌恶。侯景这番“情愿自我牺牲”的表态,以及提醒他小心刘璟的“忠言”,让萧衍刚刚硬起的心肠又软了下来。他来回踱步,内心挣扎不已。一边是现实的议和利益和朝臣的压力,一边是自己珍视的“仁德”名声、对“佛敌”的憎恶,以及那点被侯信勾起的、虚伪的慈悲。

最终,那点可笑的、不顾大局的“妇人之仁”占据了上风。他长叹一声,走到书案前,提笔蘸墨,给侯景回信,语气极其温和宽慰:

“览卿所奏,情词恳切,朕心恻然。朕与卿,大义已定,君臣名分早立,祸福同之。朕岂能做那‘成而相纳,败而相弃’之凉薄之事?卿且安心在石头城用心戍卫,为国屏藩,休要再生疑虑,徒增烦恼!”

写完后,他仔细封好,命心腹太监立刻送往石头城侯景处。他似乎完成了一件功德,心情稍稍平复,又跪坐在蒲团上,继续他的“早课”去了。

---

是夜,石头城,侯景军营。

烛火摇曳,映照着侯景阴晴不定的脸。他接到了萧衍的回信,快速浏览一遍后,随手递给身旁的王伟,嘴角露出一丝嘲讽的冷笑:“哼,老和尚倒是会做好人。说得比唱得还好听!”

王伟仔细看完信,沉吟道:“信中语气宽慰,暂无动手之意。看来,我们这番表态,暂时是稳住了这老和尚。他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优柔寡断,不足为虑。正好为我们争取时间。”

侯景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与急切,压低声音问道:“那边……联系得怎么样了?”

王伟脸上露出成竹在胸的笑容,低声道:“大将军放心,徐思玉已被我说动,愿意投效大将军。为表诚意,徐思玉已决定,亲自去游说临贺王萧正德,陈说利害,共举大事!只要许以重利,不愁临贺王不动心!”

侯景闻言,大喜过望,用力拍了拍王伟的肩膀,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赞道:“好!好!卿真乃吾之子房也!若能成事,富贵当与君共之!”

两人相视而笑,只是那笑容在跳动的烛光下,显得格外阴森诡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