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割韭菜(2 / 2)

“都是家族逼迫我们的!我们是被裹挟的!”

“钱财、人手都是家里提供的!我们身不由己啊!”

求生的本能压倒了一切,三人争先恐后地点头,不仅承认了“被裹挟”,为了增加可信度,更是开始主动招供他们各自背后的陈郡谢氏、琅琊王氏、颍川荀氏这些年来所做的种种不法之事——侵占田产、隐瞒户口、私蓄部曲、勾结地方官吏等等。最后,三人甚至你一言我一语,现场编造了一个逻辑“合理”的解释:他们是被家族势力逼迫,不得已才参与谋反,郑道昭老师也只是被他们利用的幌子。

郑道昭坐在那里,听着自己精心培养的弟子,为了活命,如此轻易地出卖宗族,肆意攀诬,将污水泼向自己和那些盘根错节的士族门阀,他的心如同被浸入了数九寒天的冰窟,一点点沉下去,一点点冻僵,最终化为一片死灰。

他为官数十载,历经宦海沉浮,自诩见识过各种阴谋倾轧,却第一次知道,政治还能如此赤裸、如此卑劣、如此玩弄人心于股掌之间!他后悔,无尽的后悔如同毒蛇啃噬着他的五脏六腑,后悔自己为什么要自不量力,去挑战那个深谙权术、手段狠辣的汉王刘璟!但此刻,一切都为时已晚。

这时,杨檦终于将目光转向了面如死灰的郑道昭。他脸上那伪善的笑容瞬间收敛,换上了一副阴森冰冷的表情,语气却带着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宽慰”:“郑公,您都听到了吧?放心,汉王早有明示,您在此案中,只是从犯。您也是被这些贪婪无度、野心勃勃的中原士族和关中的不法豪强们裹挟的。而且,您已经主动坦白交代了所有事情,协助朝廷查清了案情。到时候,朝廷会向天下公示案情,一定会还郑公您一个公道的。”

“嗬……嗬嗬!!!”郑道昭猛地挣扎起来,喉咙里发出绝望而愤怒的嘶鸣。他不能说话,只能拼命用被绑着的、尚能活动的手指,蘸着旁边刑架上滴落的血水,在冰冷的石桌上疯狂地划拉着,字迹歪斜却清晰:

“不要!我即是主犯!速杀我!速杀我!”

他太清楚了!杨檦这话哪里是宽恕,分明是把他架在火上烤!一旦谋反案定论,他这个“主谋”变成了“从犯”,而陈郡谢氏、琅琊王氏、颍川荀氏等大族成了“主犯”,那么天下所有被清算的士族豪强,都会认为是他郑道昭为了活命,出卖了所有人,将罪责全都推给了他们!

到时候,别说他个人性命难保,他的子孙后代,整个荥阳郑氏,都将面临这些势力残余的疯狂报复,灭族之祸,近在眼前!杨檦和刘璟,这是要借刀杀人,还要让他郑道昭遗臭万年,永世不得翻身!

杨檦看着郑道昭绝望的书写,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弧度,并不理会。他转身,开始继续提审其他涉案的太学生。每一次审问,他都会将面如死灰、无法言语的郑道昭“请”到一旁,然后对着被审问者“推心置腹”地说:“看清楚了吗?郑公都已经幡然醒悟,全部招供,指认了幕后主使。你们还年轻,不过是受人蛊惑,只要老实交代,指认胁迫你们的世家,朝廷会法外开恩……”

几天之后,这场轰动朝野的“太学谋逆案”便以惊人的速度“审结”了。数千名被卷入的太学生,在“指认”了背后的家族势力后,被陆续释放。而与此同时,一场席卷大汉疆域的清算风暴骤然掀起!

无数与涉案士族豪门有关联,甚至只是平日里对朝廷政策心怀怨念的地方豪强、中原士族,被绣衣卫和地方官府根据“审讯”得到的口供,一一锁定。破门、抄家、抓人……动作雷厉风行。据事后统计,此案落马官员近五十人,波及大小士族豪门数千家,抓捕入狱者近十万人,这些人及其家眷大多被流放至蛮荒的南中之地,开山修路,生死由命。同时,从这些被清算的豪强士族手中,清查、释放出被隐匿、奴役的佃户高达六十万户(按一户三口计,约一百八十万人),极大地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了朝廷对基层的控制。

而“主谋”郑道昭,则在汉王刘璟的“特旨”下,被“法外开恩”,定为从犯,削去所有官职,举家流放至苦寒的会州,并明令“永不录用”。

至此,这场波及范围、影响深度堪比当年“灭佛案”的“太学谋逆案”,看似落下了帷幕。

然而,据说郑道昭一家抵达会州那苦寒荒僻之地的当天晚上,这位曾经的海内大儒,在无尽的悔恨、恐惧和屈辱中,用一块磨尖的石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儿子们,则被迫隐姓埋名,沦为矿场中不见天日的苦工,在无尽的劳役和监视下苟延残喘。失去了家族庇护和昔日光环,他们的灭亡,似乎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刘璟和杨檦,用最冷酷的方式,完成了对士族的又一次收割。

而不少好事的百姓则觉得汉王太过仁慈,私下里为这位君主而担忧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