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郑公不识抬举(2 / 2)

此言一出,如同平地惊雷,在座的几位学子浑身一震,脸上瞬间写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他们出身高门,自幼耳濡目染的便是权力更迭,深知“选相”二字的分量。

琅琊王氏的王骆惠反应最快,他急忙追问,声音都带着一丝紧张:“先生,此事……此事当真?大王……汉王殿下可知情?”他下意识地首先想到了最高权力者是否被蒙蔽。

郑道昭心中冷笑,脸上却依旧是那副忧国忧民的表情,他早就料到会有此一问,早已准备好了说辞。他摇了摇头,语气显得既无奈又带着一丝对刘璟的“维护”:“为师想,大王日理万机,一心扑在军国大事上,对此等具体操办细节,恐怕……恐怕未必全然知情啊。”他巧妙地将刘璟摘了出去,将矛头指向了具体办事之人。

他继续表演,语气愈发沉痛:“据说,此次选相,章程已定。主要由三位现任相国推举六人,大王再亲自推举两人,最终从这八人之中,择选四位贤能,入主新设之相位。”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几位学子,加重了语气,“然而,可怕的是,那三位相国手中的六个名额,据说……据说早已被他们几人私下瓜分,内定好了!这哪里还是为国选贤?这分明是结党营私,瓜分权柄!”

“岂有此理!”年轻气盛的颍川荀氏子弟荀兴祖第一个跳了起来,他脸色涨红,愤怒地挥舞着双手,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尖锐,“七位相国,竟有六位沆瀣一气,朋比为奸!将来我大汉朝廷,还有何公平正义可言?!长此以往,大王还能坐得稳这江山吗?!这些……这些狗贼,安敢如此欺瞒大王,祸乱朝纲?!”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国将不国的可怕未来,一股“舍我其谁”的正义感油然而生。

郑道昭看着荀兴祖那热血沸腾的样子,心中冷笑更甚:“真是个容易煽动的蠢材!”但他脸上却适时地露出了更加沉痛,甚至带着几分悲愤的神情,顺着荀兴祖的话说道:“是啊,兴祖所言,正是为师心中所忧!为师今日刚和相国苏绰在天一楼相见,你们可知那苏绰小儿是如何对为师说的?”他模仿着苏绰的语气,带着几分刻薄,“他警告为师,要安分守己,莫要痴心妄想,否则……否则便要祸及子孙啊!”他适时地流露出一种受到巨大羞辱和威胁后的悲凉。

谢让之见状,连忙出言安慰:“先生切勿过于忧虑伤身!您乃高大将军之岳丈,身份尊贵,苏相国……苏绰他岂敢真的对您不利?”他试图用高昂的权势来宽慰郑道昭。

郑道昭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摆了摆手,用一种超越了个人荣辱的宏大语气说道:“让之啊,为师并非为自己一人之前程而忧虑,更非因苏绰小儿的威胁而恐惧!为师忧的是,如今天下未定,伪梁、残齐尚且虎视眈眈,我大汉正值用人之际,急需贤能共扶社稷。可如今,朝廷重臣不思荐贤报国,反而开始摄取权力,蒙蔽圣听,堵塞贤路!长此以往,政令何以通达?贤才何以进阶?我大汉……怕是难以长久啊!”他说得声情并茂,甚至眼角都挤出了几滴浑浊的老泪,将一个忧国忧民、却遭权奸排挤的老臣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一番冠冕堂皇、占据道德制高点的话语,彻底将他这几个涉世未深、满怀抱负的学生忽悠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几人纷纷离席,向郑道昭躬身行礼,语气充满了敬仰:“先生高义!心怀家国,学生等佩服!”

“郑公放心,我等绝不会坐视此等奸佞之行!”

见火候已到,郑道昭顺势抛出了自己的计划。他压低声音,语气带着一种秘密行动的郑重:“诸位弟子皆乃国之栋梁,太学之翘楚,身负清议之责。为师恳请诸位,回到太学之后,暗中联络志同道合、心怀正义的同侪,将此事公之于众!要让大家知道,朝廷选相,已为权奸所垄断!”

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冷,继续煽动:“你们可以组织学子,上街游行,指阙上书!痛斥此等不公之举,要求朝廷彻查,还选相一个朗朗乾坤!最好……最好能拉拢那些在吏学就读的寒门学子一同参与,他们平日亦感晋升无门,此刻必能同仇敌忾!要让全长安的人都看看,这煌煌大汉,还有我等仗义执言之人!”

“对!先生所言极是!”

“我等义不容辞!”

“定要还朝堂一个清白!”

几位年轻学子被郑道昭描绘的“壮举”刺激得热血沸腾,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率领太学学子,慷慨陈词,指斥奸佞,最终迫使朝廷让步,成为万人景仰的“清流领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他们怀揣着这份被精心编织的“梦想”和虚幻的使命感,向着郑道昭郑重一礼,然后满怀激情地领命而去。

书房内,再次只剩下郑道昭一人。他看着弟子们离去的背影,脸上那悲愤忧国的表情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计谋得逞的阴冷和快意。他轻轻抚摸着胡须,低声自语:“刘璟……还有那些挡路的人,老夫倒要看看,这舆论汹汹,你们如何应对……”

然而,郑道昭并不知道,或者说在愤怒中刻意忽略了——从他踏入天一楼开始,到他深夜密会学生,他的一举一动,乃至这书房内大部分的对话内容,都未曾逃过那双隐藏在黑暗之中、无处不在的眼睛。

一张无形的大网,早已悄然张开。

他自以为高明的算计,或许从一开始,就早已落在了汉王的棋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