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视频通古代,盘点现代封神人物 > 第202章 当了贪官,还能被万民称颂?神奇的赈灾之法!粥里掺沙!

第202章 当了贪官,还能被万民称颂?神奇的赈灾之法!粥里掺沙!(1 / 2)

那就意味着,他在朝中,必然也会遭到阻力!

【不过,作为心善之人,面对不肯合作的清官,你倒也不至于这么狠毒。】

【而且,出了官员死亡的事,隐患就会变多,风险也会变大。】

【不如指使手下更员把勘察官员带到灾情最严重、交通条件最恶劣的地方,再不停制造意外拖延时间。】

【这样,勘察官员不可能走遍所有受灾地区,而你同时以灾情紧急,不能久托为由,逼他快速做出结论。】

【如此一来,那些他来不及去的地方,只能听信你手下吏员、乡保捏造的数据。】

历朝历代不少地方贪官眼前一亮。

这法子不错。

比被人勘察出真相后,直接动手杀人更安全,不会引人注意。

【就这样,谎报灾情得以实现,朝廷的赈济钱粮终于发下来了。】

【发赈,是救灾时最容易滋生腐败的一环。】

【你之前苦心积虑的捏造谎言,就是为了此刻的侵贪。】

【你把官粮换成粗米,以次充好,将两者的差价收入囊中。】

【就这,你还得夸自己算是有良心的。】

【因为你知道,有人比你更心黑。】

看到这里。

历朝历代许多有过实际经历的古人点头赞同。

如果仅仅只是以次充好,这简直就是良心官员。

而不少皇帝则怒不可遏。

这种挖他们墙角的事情,已经让很多皇帝不能忍受了。

但天幕竟然说,这还算是有良心的?

大明位面。

朱元璋黑着脸,憋了片刻,恨声道:

“朕倒要看看,那些心黑的贪官,能做到什么程度!”

在老朱眼中,千刀万剐,剥皮实草,才是他们最终的结局!

【乾隆38年,官吏克扣赈灾米粮,先是用米煮粥,逐渐插入白泥滥竽充数。】【再然后,就是以树皮下锅,受灾百姓最终在痛苦中死去,真不是人啊。】弹幕飞出:

“如此草营人命的事情,能干得出来的真不是人啊!莫非又是和坤干的?”“回复···不是吧,和坤只是往赈灾的粥里掺沙子吧,没这么离谱。”

大清乾隆位面。

和坤看着弹幕的说法,顿时懵了。往赈灾的粥里掺沙子??

这事,他是真没干过啊!

来钱又少,事情又多,还容易泄露出去给人抓住把柄。

他往哪个地方下手,也不会往这下手啊!

开玩笑,贪官也是要有技术含量的好不好!

什么钱都贪,那就不是贪官,是傻子!还是活腻歪了的那种!后世之人怎么会认为他干过这事的?

弹幕还在继续:

“回复···你这是看电视剧看的吧,历史上和坤其实没干这事,真正干这事的人是北宋名臣范仲淹。”

“嘶!范仲淹?怎么可能?,居然是这位名相想出来的办法?”

“好家伙,把一个大清官干的事,放在了一个大奸臣身上,真有意思。”

“没办法,他当时赈灾,一开始就有家有余粮的人去冒充灾民领粥喝,用这个办法可以选出真正快饿死的灾民。”

“回复——饿到已经活不下的人,是不会在乎粥里掺一些沙子的,在乎的人,就证明还没饿到那个份上。”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起初看到这粥里掺沙的赈灾之法,心情是恼怒的。

但随后看到弹幕的缘由解释,则渐渐冷静下来,开始认真思索其中的道理。

灾害一起,民不聊生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是保证真正快饿死的灾民能吃上饭。粮食有限,如果大量本身有粮的人冒充灾民去领粥,那么赈灾粮也会很快被吃完。而且灾荒时候,人手本来就不足,不可能去一核实。

只能是人来,就发粥。

最后,粮食快速吃完,吃亏受罪的,还是那些确没饭吃的灾民。

而一旦这些灾民走投无路,那紧接而来的,就是大规模的流民起事,危害更多的地方了。如此看来,这粥里掺沙的方法,虽然乍听起来是个坏主意,但似乎还真有几分道理。

掺沙子的粥,确实很难吃。

但正因为如此,有余粮的人,不是走投无路的人,多半是吃不下的。

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些人来冒充灾民抢粮食,能为真正的灾民留出更多的粮食。

说到底,大灾之时,难吃总比没得吃好。

李世民若有所思,决定按照这个办法,在下次受灾严重的地区,试点一番。不管怎么说,少饿死人,总是一件好事!

与此同时。

在其余诸多朝代位面。

还有很多古人此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最开始看到范仲淹往粥里掺沙子拿去赈灾的时候,不少古人还觉得范仲淹太过份了,是在虐待灾民,枉为名臣清官。

不过,再一看弹幕中的那些解释。他们反应过来了。

这确实不失为在非常时期的一个良策。

在大灾荒的时候,人最需要的是活着,而不是尊严。活着,就意味着无限可能。

让五个人吃饱,五个人饿死,不如让十个人都勉强不饿死。....

【而你治下的受灾百姓,每天早上从荒地破庙中醒来,闻着粗米粥的香气,不禁泪流满面疯狂给你磕头。】

【他们赞叹自己居然遇到了好官,不会因为吃太饱而上西天了。】弹幕飞出:

“啥意思?吃饱了为什么会死?”

“因为灾年没得吃,只能吃观音土,不消化,撑死了。”历朝历代一些古人看着弹幕的解释,脸上浮现出悲戚之色。

他们不少人都是经历过大灾荒,并侥幸活下来的人,亲眼见识过这种惨状。

【待到你升职,即将离开当地,当年受灾的百姓,竟然“追载缣帛以送之”,争着给你送“万民伞”。】

【正如康熙所说,“所谓廉吏者,亦非一文不取之谓,如州县官只取一分火耗,此外不取便是好官。”】

【华夏古代的贪腐风气之猖獗,可想而知。】

【你说乾隆这类皇帝,他知不知道地方官员污赈齐粮呢?】

【他当然知道,但这玩意很难查证据,只要没有激起民变,皇帝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弹幕飞出:

“好多皇帝其实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就不想查贪污的事。”“为啥?养猪等着以后宰?”

“没错,养猪,顺带拿捏住他们的把柄。”

“回复···还有一层原因,官员捞钱其实是封建王朝的一种利益分配方式,是皇帝收买人心的手段之一。”

大明洪武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