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去金融机构还是政府部门?”
王卓伸手捂住火苗,给他点燃了香烟,随即自己也点上了一支。
“不出意外应该是主管经济的副市长”
李先平吐出了一个破碎的烟圈,回道。
“舅舅,这是升了?”
“嗯”
“我喊你上来就是想问问你,作为舒州人,你对舒州有什么看法?”
这个话不好回答。
要说家乡千好万好?
估计会把他坑死。
可要说自己家乡不好?
他又觉得会憋得慌。
思前想后,王卓觉得还是客观一点吧。
“舒州人有个特性,不能说全部,但绝对数都是这种心理”
“说说看”
李先平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
“舒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名人有不少”
“比如,两弹元勋邓老、我党创始人陈先生,文化界不仅有闻名于世的桐城派,近现代也有海子、张恨水这些,至于两院院士那更是有数十人之多”
“也许正是因为舒州名人辈出,再加上又是数百年的老省会,导致了舒州人对庐州那是既羡慕又嫌弃”
“呵呵,怎么个羡慕法?又怎么嫌弃了?”
李先平听到这,忍不住笑道。
“羡慕庐州这个小县城摇身一变成了省会”
“嫌弃就是骨子里觉得自己拥有徽省最丰厚的历史底蕴,文人骚客众多,瞧不上庐州这个暴发户”
说着,王卓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就是落魄后的酸味?你不介意我这么说吧?”
“不介意,本身就是这样”
“你最近也到处走了一圈,以你的眼界,你觉得想要将舒州的经济搞活,从商业角度,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李先平将窗户推开,转身继续问道。
“不好讲,毕竟我是互联网这块,对于一些宏观类的建议,不是很在行”
“没事,说说看,你总比我一个外地人了解多一些”
话都说到这里,王卓沉思了许久,直到点燃了第三根香烟,才组织好了脑海中的话术。
“舒州虽然现在经济排在全省三名,但它主要的经济增长还是来源于石化产业,如果不能在尽快完成转型”
“大概率会在两三年内被身后的其它城市所赶上,毕竟它的领先优势不大”
“你觉得舒州发展哪些类型的经济比较合适?”
李先平闻言,皱了皱眉,随即接着问道。
“有些县区我不是很了解,但是望城适合发展纺织业”
王卓回想起老家在直播带货时代,整个县城全是直播卖童装的。
“望城在浙省大概近10万的纺织工人,其中不乏在当地建厂的老板”
“如果当地能出台一些吸引回乡创业的政策,应该能有不少人回来”
“另外整个舒州在外的企业家也有不少,身家数十亿估计都不下十个,这群老乡应该可以出台政策,吸引他们回乡置业”
“有这么多?”
李先平疑惑的看向他。
“这是最少,舒州自古以来便是耕读传家的思想,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院士”
“而这些读书考出去的人才,几乎都留在了当地,包括申城就有徽省商会,里面舒州籍的亿万富翁就有不少”
王卓解释道。
“你的意思是,舒州的精华其实是在外面?”
“差不多吧,全国做早餐的,大部分都是舒州人”
李先平听完了他的分析,眉头皱得更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