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在省委中青班党校学习时,两人曾是同窗,有过不少交流,甚至在一些观点上产生过共鸣,算是“队友”。
后来因为工作思路和利益考量不同,也曾在一些事情上产生过分歧,有过微妙的“对手”时刻。
但随着郑仪展现出越来越强的掌控力和清晰的发展思路,张林也逐渐调整了自己的定位。
与其无谓地对抗,不如顺势而为,做好配合。
毕竟,明州发展得好,对他这个市长而言,也是重要的政绩。
因此,两人逐渐从曾经的“同窗”、“对手”,转变为能够紧密协作的“同志”。
这段时间,他积极配合郑仪的工作,两人合作得还算顺畅。
郑仪对张林的态度也很尊重,重大决策都会事先沟通,充分听取他的意见。
这让他们这对“党政一把手”,在明州权力交接的关键时期,维持了一种难得的和谐。
“张市长,你我共事时间不短了。”
郑仪端起茶杯,语气变得更加推心置腹。
“从当初在省委中青班党校认识,到后来一起在明州搭班子,经历了不少事。有过合作,也有过……不同的看法。”
他提到了过去,语气平和,像是在陈述一件寻常往事。
张林心中微微一动,点了点头,没有接话。
那些“不同的看法”,很多时候其实就是政见分歧和权力博弈,只是郑仪说得委婉。
“但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在是同志,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把明州的工作搞好。”
郑仪话锋一转,回到了当下。
“我这次去学习,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一个‘稳’字。”
“明州现在的大局是好的,势头也不错。但越是在这种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越是要警惕各种风险。发展是硬道理,但稳定是硬任务,是压倒一切的基石。”
张林立刻领会:
“郑书记,我明白您的意思。您放心,我一定把握好这个度,不会冒进,也不会懈怠,确保各项工作平稳过渡。”
“嗯,你办事,我放心。”
郑仪赞许地点点头,随即,他将话题引向了一个更具战略性的层面。
“除了稳定,还有一件事,我想跟你提前通个气。”
“政研室那边,根据省委徐书记的指示精神,正在研究一个关于设立‘明州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初步构想。”
“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
张林的眼神瞬间变得专注起来。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词的分量。
这绝不是普通的工作创新,而是蕴含巨大政治能量和政绩空间的战略举措!
郑仪将徐书记的期望和自己的一些初步思考,向张林做了简要介绍。
他没有说得太细,但核心意思表达得很清楚:
这是省委高度重视、希望明州能在“十五五”期间探索出经验的重要任务,其成功与否,不仅关乎明州发展,更关乎全省大局。
张林听得心潮澎湃。
他太清楚这样一个“试验区”意味着什么了。
一旦获批并成功运作,其带来的政策红利、发展机遇和政治影响,将是前所未有的!
这是足以写进个人政治履历的浓重一笔!
郑仪看着张林眼中闪烁的光芒,知道他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利害。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格外坦诚:
“张市长,这个构想,目前还只是初步阶段。但我想说的是,这件事,不是我郑仪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市委一家的事。”
“它需要我们党政同心,需要政府这边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需要你这位市长亲自抓、具体推。”
“我的想法是,等我学习回来,我们就成立一个高规格的领导小组,我挂帅,你来做常务副组长,具体负责推进落实。”
“将来所有的成绩,都是我们班子的集体功劳,是明州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荣誉。”
郑仪这番话,等于是明确表态:
这块巨大的“政治蛋糕”,他不会独吞,而是要和张林,和整个班子一起分享。
这不仅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高超的政治智慧。
用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将张林这位资深的市长牢牢地绑定在自己的战车上,形成合力,减少内耗。
张林立刻领会了郑仪的深意。
一股暖流和激动涌上心头。
他站起身,向郑仪伸出手,语气前所未有的郑重:
“郑书记!请您放心!我张林一定竭尽全力,配合您把这件事办好!为明州的发展,也为不辜负省委和徐书记的期望,贡献我全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