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舱环境稳定,未检测到有害微生物或异常能量波动。苔藓分泌的‘镇定剂’效果持续,船员情绪稳定。”张小雅补充。
“记录仪……在疯狂记录!”周扬的声音带着激动,“不只是外部数据!我……我感觉到一种模糊的‘历史感’,像古老的回响,通过苔藓……流进来……”
“结构……惊人的结构……”陈默近乎痴迷地看着主控台翻译过来的、由光点和几何图形构成的星火语言片段,“它们的空间拓扑模型……与我们完全不同!更……高效?更适应规则紊乱的环境?深空之门的某些次级理论似乎能勉强解释一部分……”
就在这时,泊位中央的空间微微扭曲,光线汇聚,一个……“存在”缓缓显形。
它并非实体。更像是无数细小、闪烁着不同频率微光的晶尘,在某种无形的力场约束下,凝聚成的一个大致的人形轮廓。轮廓内部,光尘流转不息,如同一个微缩的星云。没有五官,没有肢体细节,只有一种纯粹的、由光尘流动节奏传递出的意识波动。
“欢…迎…星…槎…号…”
“我…是…星…火…的…引…路…者…(一个无法翻译的音节,意识中近似‘光尘聚合体’)”
“感…谢…信…任…”
这意识流比之前在外部接收到的更清晰、更流畅,显然是苔藓网络持续翻译优化的结果。
“我是星槎号舰长,林志远。”林志远同样通过苔藓网络发出意识回应,尽量让自己的思维清晰、简洁,“感谢贵方提供泊位。我们愿意倾听关于‘家园坐标’和‘锚碎片’的详细情况,以及我们如何能够提供帮助。”
光尘人形的轮廓似乎微微波动了一下,像是点头。紧接着,一幅比之前更庞大、更精密的星图投影直接覆盖了整个泊位的穹顶。星图的核心,正是那片被标记为“家园之门”的、位于英仙座悬臂边缘的异常区域。那片区域的中心,一团扭曲旋转的混沌能量标记被放大、解析。
“家…园…之…门…”光尘引路者的意识带着深沉的哀伤,“锚…定…之…点…秩…序…之…源…”
“灾…难…来…自…远…方…之…光…与…雷…鸣…”(星图边缘,一个遥远的、被标记为“深空之门”位置的光点剧烈闪烁了一下,一道代表冲击波的纹路蔓延开来,最终撞击在“家园之门”上)
“门…扉…扭…曲…通…道…污…染…锚…点…碎…裂…散…落…”
“秩…序…流…失…饥…渴…蔓…延…”(星图上,代表星火遗民的微弱光点,从“家园之门”附近四散开来,如同风中残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