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荆州全境尽落魏手(1 / 2)

在吴泽轩与朱凌钰二人欺上瞒下、推诿扯皮的折腾下,整个楚国的情报和通讯能力近乎失灵。除了武昌、半州、抚州等地外,其余各军事重镇直到魏军兵临城下时,才刚才仓促惊觉战祸临头。

而三路南下的魏军,攻势锐不可当,如利锥破帛般撕开楚国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整个江防线在开战不到五天的时间里,便已摇摇欲坠,濒临全面崩溃。

随着京下、牛渚、芜湖三地相继不战而降,陈蒨大军势如破竹,兵锋已直逼建康外围的最后一道屏障,石头城。

直到此时,庐江公主桓鹤才惊觉局势竟全然不受她的控制,可为时已晚,此时的她已被吴泽轩与朱凌钰二人架空了所有的权力,只空有辅政之名,却连一兵一卒也无法调动。

宫墙之内,天子与公主沦为朝堂上的傀儡,空有尊位却无实权;宫墙之外,江南世家子弟们依旧沉溺于声色犬马,将城外步步逼近的魏军视作无物。

在他们眼中,这场战事不过是庙堂之上又一次寻常的政权更迭,只要依仗祖辈积攒的荫庇,即便改朝换代,依旧能在新朝里安享富贵、混吃等死。

可他们都没有想到,这三十万大军南下灭楚的一切开销,陈蒨打一开始就全部算在了这些江南世家的头上。

另一边的荆州战场,陈文邵与赵储真顺利在夏口汇合,二人一番商议后决定,由赵储真东进攻取武昌,而陈文邵则南下攻克其余的荆州各郡。

目标既定,陈文邵自江陵整军出发,麾下水军顺澧水扬帆南下,直抵洞庭湖。所过之处势如破竹,长沙、衡阳二郡守将见其兵锋锐不可当,皆望风归降。

然天下事历来有顺逆之分,有束手请降者,亦有舍生抗敌之辈。武陵太守孙阔、零陵太守卢文二人,不愿屈从于魏军,则开始厉兵秣马,整顿城防,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

孙阔以其郡治所临沅为核心,凭沅水天险构筑防线,并在方圆五十里内坚壁清野,将一切可用之物尽数囤积于临沅城内,做好了与临沅共存亡的打算。

陈文邵率军至阵前,远远观其防务部署,随即下令主力撤军,折返洞庭湖后沿湘水继续南下,转取湘东、桂阳二郡。

与此同时,蜀郡太守雍剀与直阁将军沈佑之,则率领偏师分别屯驻吴寿、龙阳两地,以牵制之法,将武陵郡的州郡兵尽数困于临沅城内,使其无法驰援他处。

陈文邵用兵素来神速,行军途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过短短数日,便连下郴县、临贺等地,一举生擒桂阳、临贺二郡大小官吏百余人,攻势锐不可当。

待大军行至谢沐,陈文邵接到哨骑来报,零陵太守卢文将全郡兵力尽数布防于潇水、湘水交汇处,城内守备空虚。

陈文邵当机立断,敏锐抓住这一天赐战机,即刻亲典轻骑北上。部众日夜兼程、马不停蹄,五日疾驰一千余里,如离弦之箭般直扑泉陵。

零陵守军虽日夜严防,却万万没料到敌军竟从南方突袭。本就不擅陆战的楚军猝不及防,当场乱了阵脚。陈文邵亲率骑兵发起冲锋,仅一轮攻势便将楚军防线彻底冲垮。

此一战,魏军强弩之末穿鲁缟,冲风之末漂鸿毛?。太守卢文战死于乱军之中,残余楚军陷入彻底混乱,自相践踏间纷纷投水,朝武陵方向仓皇逃窜,死者多达千余人。

魏军在泉陵休整数日,稍作补给后便挥师西进,一举攻克辰阳。随后,大军沿沅水顺流北上,一路势如破竹,先下沅陵,后取沅南,最终兵锋直指临沅,兵临城下。

此时临沅守军在魏偏师昼夜不歇的袭扰下,早已是人困马乏,而城内的粮食也在一个多月的对垒下,所剩无几。

感到大势已去的零陵中尉趁着夜色,率心腹数人将太守孙阔打晕,捆于庭柱之上。随后他亲自打开城门,引魏军入城,捧着太守印信,向陈文邵献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