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孙教授的噩耗(2 / 2)

笔记本很旧,深蓝色的人造革封面边缘已经磨得发白、开裂,露出里面暗黄的纸板。

笔记本没有名字,只在右下角有一个模糊的钢笔数字,似乎是编号。

它被压在最底下,显得毫不起眼。

一种莫名的冲动驱使着江清河,她小心翼翼地将这本薄薄的笔记本从那堆泛黄的纸张和旧物中抽了出来。

笔记本很轻,拿在手里几乎没什么分量。

她犹豫了一下,指尖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谨慎,轻轻掀开了封面。

扉页是空白的。

再翻过一页,映入眼帘的,是几行用蓝黑色钢笔水书写的字迹。

那字迹与孙教授平时在实验记录本上工整严谨的字体完全不同!

它显得异常潦草、扭曲、颤抖,笔画深浅不一,有些地方墨水洇开,仿佛书写时手在无法控制地抖动,又或者……是在某种巨大的痛苦和虚弱中挣扎着写下的。

江清河的心猛地一沉,屏住了呼吸,凑近了去看。

那几行颤抖的字,断断续续,却像带着电流,瞬间击穿了她的眼睛,直刺心脏:

>“品牌是人心……不是货架。”

>“莫忘来路……莫失本心……”

>“蜜语……好妈妈……春花……都是好孩子……”

>“江州厂……要活……要干净地活……”

最后几个字,“干净地活”,笔迹已经抖得几乎难以辨认,墨水拖出长长的、无力的痕迹,仿佛用尽了书写者最后一丝气力。

“轰!”

江清河的脑子里仿佛有什么东西炸开了!

她拿着笔记本的手剧烈地颤抖起来,眼前瞬间模糊一片,滚烫的泪水毫无征兆地汹涌而出,大颗大颗地砸在笔记本那粗糙的、泛黄的纸页上,洇开深色的水渍。

孙教授知道了!

他躺在病床上,弥留之际,竟然还在关注着厂里的困境!

他看到了外资企业的围剿,看到了他们这些后辈的焦虑、争吵甚至绝望!他什么都明白!

“品牌是人心……不是货架。”

“莫忘来路……莫失本心……”

这两句话,如同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烫在了江清河的灵魂上!

她刚才在墓前感受到的那种对外资傲慢的愤怒和屈辱,此刻被一种更深沉、更尖锐的羞愧和痛苦彻底淹没!

她一直执着地守护着线下的“货架”,为那些被压缩的排面、被撤掉的堆头、被冷嘲热讽的促销员痛心疾首。

她激烈地反对线上,认为那是饮鸩止渴,在巨头面前不堪一击。

她觉得自己在守护厂子的根基,在守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阵地”。

可孙教授用他生命最后时刻颤抖写下的字告诉她:她守护的,或许只是表象。

真正的根基,是人心,是“蜜语”、“好妈妈”、“春花”这些产品背后所承载的、像孙教授这样一代人倾注的心血和赋予的温度,是那份“干净”的本心!

而她,在愤怒和绝望中,是不是也迷失了?

只看到了渠道的争夺,只看到了巨头的压迫,却忘记了这品牌最初是如何从简陋的实验室里诞生,忘记了它赖以生存的、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她一直觉得明朗那些关于线上“灵活”、“用户关怀”、“把用户当朋友”的说法是空中楼阁,是画饼充饥。

可孙教授这临终的笔记,却像一道闪电,照亮了某种她一直抗拒去理解的东西——品牌的生命力,终究来源于它与使用者之间建立的情感联结和价值认同,无论这联结发生在超市货架前,还是发生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里。

而维系这份联结的,是产品本身的力量,是服务传递的温度,是那份“干净”的初心!

她所珍视的线下渠道,是这份联结的重要载体,但绝非唯一的载体,更不是品牌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