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义听到自己推荐的于博这么说。
作为老专家,也跟着附和。
否则,于博败下阵来,就等于自己丢脸:
“是啊,路顾问,代差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要正视差距,才能努力追赶。”
“如果现在我们选择了错误的方向。”
“那么我们将花费数以十亿计的冤枉钱。”
“而且还浪费了宝贵的追赶西方的时间。”
整个大厅内,各个技术人员互相小声交流。
有支持路天穹的。
当然,更多的是支持于博的。
赵德义教授的话音刚落,路天穹突然笑出了声。
不是那种敷衍的假笑,而是带着几分了然的畅快。
路天穹抬手敲了敲会议桌,桌面的金属质感发出沉闷的回响。
瞬间压下了会议室里的窃窃私语。
“赵教授,于工,你们说的封锁我承认,代差我也没否认。”
路天穹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扫过两人,最后落在俞家国急切的脸上:
“但你们忘了一件事,西方封锁的是现有技术,可技术这东西,从来不是一条道走到黑。”
于博眉头一皱,刚要开口反驳,就被路天穹抬手制止。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无非是设备、工艺、原材料缺一不可。”
路天穹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个加密U盘,放在桌上推到众人面前。
“这是我和张教授刚实验出来的数据,你们可以看看。”
“我们没走鹰酱的传统冶炼路子,而是用了等离子体辅助气相沉积技术,配合自主研发的稀土催化剂,把氮化镓的纯度做到了99.996%。”
“比鹰酱现役雷达用的材料还高0.002个百分点。”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连俞家国的呼吸都变得急促。
赵德义率先拿起U盘,快步走到旁边的电脑前插入。
屏幕上跳出的实验曲线和检测报告让他瞳孔骤缩。
上面的每一组数据都有验证,甚至还有连续72小时的稳定性测试记录。
“这……这怎么可能?”
于博凑过去,声音都有些发颤:
“等离子体技术的能耗问题不是没解决吗?还有稀土催化剂,我们的提纯技术一直……”
“所以要感谢青蛙-2雷达的研发。”
路天穹接过话头,自卖自夸,语气轻松了不少:
“雷达的散热系统技术,刚好能用到等离子体设备上,能耗直接降低了40%。”
“至于催化剂,我刚和张教授的团队达成合作。”
“他们的新型分离工艺,把成本压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
俞家国猛地一拍桌子,差点把茶杯震倒:
“路顾问,你的意思是,我们不仅能用上高性能材料,还不用走北极熊的弯路?”
“不仅如此。”
路天穹站起身,指着上面的军舰模型:
“我已经设计了适配这种材料的雷达阵列,体积比青蛙-2还小30%,能耗降低25%,探测距离能再提升150公里。”
“如果东岸舰队的护卫舰能换装,对付鹰酱的宙斯盾舰,我们至少能抢回三分钟的反应时间。”
“毕竟,青蛙-2的雷达,本来是配合青蛙防空导弹的。”
“仓促之下,只是为了适应导弹的射程,而对雷达进行了一定的阉割。”
“嘶……”
俞家国激动地站起身来。
什么意思?
青蛙-2雷达,配套的防空导弹,已经是汉龙国最优秀的导弹了。
战绩可查。
然而,路天穹竟然对雷达进行阉割,目的仅仅是配合青蛙防空导弹的射程?
“路顾问,这是真的吗?”
赵德义教授也扶了扶眼镜,脸上的质疑早已变成了惊叹:
“路顾问,这些技术……为什么之前没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