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秒的间隙,虽然短暂,但足以让我们的青蛙导弹搭载的制导系统锁定目标。”
“立刻组织团队,基于这个特征开发新型制导算法!”
陈院士,这是老人布下的另一个安全底线。
这就是老人的聪明之处。
很多事情,都不能正大光明的进行。
更多的事情,不能把宝压在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身上。
路天穹虽然是天才,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是,不能把所有希望都放在路天穹身上。
陈院士组成的团队,就是老人的另一幅底牌。
这样的底牌还有多少?
没有人知道。
几名年轻的工程师立刻围拢过来,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出密集的声响。
代码如同瀑布般倾泻在屏幕上。
旁边的实验台上,一台缩小比例的青蛙导弹制导模型正在进行模拟测试。
屏幕上不断刷新着锁定成功率的数值。
从最初的15%,逐步攀升至30%、45%。
“陈院士,我们可以在制导系统中加入自适应频率追踪模块,专门捕捉这个周期性波动。”
“就算磁场屏蔽再强,也能找到漏洞!”
一名工程师兴奋地汇报,眼中闪烁着突破的光芒。
陈院士点点头,语气坚定。
“加把劲!给你们24小时,必须拿出初步的算法原型。”
“前线的兄弟们还在盯着天空,我们多快一秒,他们就多一分胜算。”
陈院士看着数据,不得不佩服路天穹是个天才。
自己曾经在45岁,这么年轻的岁数就当上了院士。
没想到长江后浪推前浪,没几年路天穹就成了首席科学家。
首席科学家,毕竟不是院士。
那是没有院士资格,但又是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能获得。
但是,路天穹的成果已经远远超过了院士的能力。
甚至是几个院士团队都干不过路天穹一个人。
要不是路天穹过于年轻,还不到20岁。
院士的头衔早就落在他头上了。
不过陈院士也没有妄自菲薄。
毕竟,自己的团队也很厉害。
而且,使用上了路天穹的科技成果。
并且,快速理解了这些成果。
青蛙-2的雷达确实非常厉害。
不客气的说,比毛熊的S-300和鹰酱的爱国者加起来乘以2都不为过。
但是,雷达很先进,青蛙防空导弹却没有雷达这么厉害。
看得见,但是够不着,还是不行。
对付鹰酱最新的猛禽隐身战机,应该是够用了。
但是武库飞碟,青蛙-2捕捉的信号,却是极为有限。
必须经过陈院士团队做出来的地磁仪雷达。
联合天上的卫星,才能勉强捕捉到武库飞碟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