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参将提前布防(1 / 2)

夕阳的最后一缕余晖隐没在贺兰山后,卫城的城门缓缓打开,萧如薰率领两百名士兵,趁着暮色悄然出城。队伍里一半是火器手,另一半是精锐步兵,每个人都背着三天的干粮,腰间别着短刀,脚步轻快却沉稳——他们要在子时前赶到黄沙镇外的树林,与陈六的火器队汇合。

“将军,您说马老兵那边会不会出岔子?”赵大跟在萧如薰身边,压低声音问道。他手里握着一杆改良鸟铳,枪托被磨得光滑,显然是用得极熟。

萧如薰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士兵,夜色中,每个人的眼神都透着坚定,他心里安定了几分:“马老兵做事稳重,又懂蒙古话,不会出问题的。咱们现在要做的,是提前赶到汇合点,做好布防,别让哱拜的人察觉。”

队伍沿着官道旁的小路疾驰,月光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走了约莫一个时辰,远处终于出现了一片黑黢黢的树林,正是与陈六约定的汇合点。萧如薰抬手示意队伍停下,吹了一声低沉的哨子,树林里立刻回应了一声,陈六带着五十名火器手快步走了出来。

“将军,您来了!”陈六压低声音,“我们已经探查过了,黄沙镇的城门守军比平时多了一倍,而且每隔一个时辰就会巡查一次,看样子哱拜的人也加强了防备。”

萧如薰皱了皱眉,心里有些疑惑:难道哱拜察觉到了什么?他想了想,对陈六说:“你再派两个斥候,悄悄靠近镇子,看看马老兵有没有发出信号——咱们约定的信号是三长两短的哨声,要是没收到信号,咱们就暂时按兵不动。”

陈六立刻点头,派了两个身手敏捷的斥候出去。众人在树林里隐蔽起来,屏住呼吸,等待着斥候的消息。时间一点点过去,周围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三声悠长、两声短促的哨声,清晰地传入众人耳中。萧如薰心里一松,对众人说:“信号到了!马老兵那边没问题,咱们按计划行事!”

按照之前的约定,马老兵会在子时打开黄沙镇的后门,接应他们进城。萧如薰将队伍分成三队:第一队由陈六率领,负责攻占镇口的守军据点,切断哱拜的人逃跑的路线;第二队由王二率领,跟着他从后门进城,与马老兵汇合,控制镇里的粮仓和兵器库;第三队由赵大率领,留在镇外的树林里,作为后备力量,防止哱拜的援兵赶来。

安排好一切后,众人借着月光,朝着黄沙镇的后门摸去。离镇子还有半里地时,就看到后门处有一个黑影在晃动,正是马老兵。他见萧如薰等人来了,连忙压低声音说:“将军,里面的蒙古人已经准备好了,守军的酒里都被下了药,现在大多已经睡熟了,咱们快进去!”

萧如薰点点头,示意王二带着队伍跟马老兵进城,自己则留在门外,观察着周围的动静。很快,镇里传来几声轻微的打斗声,紧接着,后门上方挂起了一盏红灯笼——这是控制住守军的信号。

萧如薰立刻带着剩下的士兵进城,只见镇里的街道上,几个蒙古汉子正押着十几个昏昏欲睡的守军,往镇后的空地上走。马老兵快步走过来,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大院说:“将军,那就是哱拜的粮仓和兵器库,里面有两百多石粮食,还有不少战马和兵器,由五十多个倭寇看守着。”

萧如薰顺着马老兵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大院的门口灯火通明,几个倭寇正拿着倭刀来回走动,警惕性极高。他对王二说:“你带着二十名火器手,绕到大院的侧面,等我发出信号,就从侧面进攻;马老兵,你带着蒙古的弟兄,从正面吸引倭寇的注意力;我带着剩下的人,从后面翻墙进去,里应外合。”

三人立刻领命,分头行动。萧如薰带着三十名士兵,悄悄绕到大院的后面,只见院墙约莫有一人多高,上面还插着碎玻璃。他让两个士兵搭成人梯,先爬上去,将碎玻璃拔掉,然后放下绳索,众人依次翻墙进入大院。

大院里静悄悄的,只有几个倭寇在粮仓门口打盹。萧如薰示意士兵们不要出声,慢慢靠近。走到离倭寇只有几步远时,他突然大喊一声:“动手!”

士兵们立刻冲了上去,手里的短刀寒光一闪,几个打盹的倭寇还没反应过来,就倒在了地上。粮仓里的倭寇听到动静,拿着倭刀冲了出来,与士兵们展开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