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侵扰?(1 / 2)

宁夏卫的秋来得早,刚入九月,风里就裹着刺骨的寒意。萧如薰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连绵的贺兰山,眉头微微皱着。自从上次击退哱拜的突袭后,已经过去半个月,哱拜那边始终没有动静,这种平静反而让他心里不安——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将军,风大,您还是披上件衣服吧。”赵大捧着一件粗布棉袄走过来,小心翼翼地递到萧如薰手里。经过这半个月的整顿,赵大脸上的愁容少了许多,眼里也多了几分神采——士兵们能吃饱饭、拿足饷,连武器都换了新的,整个营地的士气都提了上来。

萧如薰接过棉袄穿上,指尖触到粗糙的布料,心里却暖暖的。他转头看向城下,只见士兵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操练:陈六带着一队人练长枪刺杀,枪尖寒光闪闪,动作整齐划一;王二则领着另一队人练弓箭,箭矢射向靶心,虽不算百发百中,却也比之前精准了不少;最年轻的李小二,正咬着牙挥舞着新领的弯刀,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却没喊一声累。

“照这样练下去,再过一个月,咱们的兵就能跟哱拜的人硬碰硬了。”萧如薰轻声说道,语气里带着几分欣慰。

赵大点点头,随即又皱起眉头:“就是不知道哱拜什么时候会来。这半个月一点动静都没有,我总觉得不对劲。”

萧如薰刚要开口,就见一个斥候骑着快马,急匆匆地从城外跑来,老远就大喊:“将军!不好了!东边海边来了一伙倭寇,已经攻破了两个屯子,正在烧杀抢掠!”

“倭寇?”萧如薰脸色一变,“怎么会有倭寇跑到宁夏来?”

明朝的倭寇大多活跃在东南沿海,骚扰浙江、福建一带,宁夏地处西北,离海千里,怎么会突然出现倭寇?这实在不合常理。

“斥候,你看清楚了?真是倭寇?”赵大追问道,语气里满是怀疑。

斥候翻身下马,气喘吁吁地说:“错不了!那些人穿着倭服,拿着倭刀,说话叽里呱啦的,还杀了不少老百姓,屯子里的房子都被烧光了!”

萧如薰心里一沉,立刻意识到事情不简单。倭寇突然出现在西北,绝不是偶然,说不定跟哱拜有关——哱拜勾结蒙古部落,说不定也跟倭寇有联系,故意派倭寇来袭扰宁夏,分散他的兵力,为接下来的叛乱做准备。

“赵大,你立刻去通知周大人,让他加强卫城的防御,防止哱拜趁机偷袭。”萧如薰当机立断,“陈六、王二,你们各带五十人,跟我去东边屯子,剿灭倭寇!”

“是!”赵大、陈六、王二齐声应道,转身就去安排。

萧如薰快步走下城楼,从兵器架上取下一把崭新的腰刀——这是他让人特意打造的,刀身狭长,锋利无比,刀柄上还缠着防滑的布条。他又拿起一面盾牌,翻身上马,对已经集合好的一百名士兵说道:“弟兄们,倭寇杀我百姓、烧我房屋,咱们绝不能让他们得逞!今天,咱们就替百姓报仇,让这些倭寇知道,咱们大明的士兵不是好欺负的!”

“杀倭寇!替百姓报仇!”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洪亮,震得周围的旗帜都微微晃动。

萧如薰一挥手:“出发!”

一百名士兵骑着战马,跟在萧如薰身后,朝着东边的屯子疾驰而去。一路上,他们看到不少逃难的百姓,个个衣衫褴褛,脸上满是惊恐,有的怀里抱着孩子,有的搀扶着老人,嘴里还不停地哭喊着。

“将军,您看!”陈六指着远处的一个屯子,大声说道。

萧如薰抬头望去,只见屯子里浓烟滚滚,火光冲天,隐约还能听到倭寇的叫喊声和百姓的惨叫声。他心里一紧,催促战马加快速度:“快!再快点!”

很快,他们就来到屯子外。萧如薰勒住战马,仔细观察着里面的情况——屯子里大约有五十多个倭寇,正分散在各处抢掠,有的在翻找百姓家里的财物,有的在追赶逃跑的百姓,还有几个倭寇正围着一个老妇人,手里的倭刀闪着寒光,看样子是要下杀手。

“畜生!”萧如薰怒喝一声,拔出腰刀,“弟兄们,跟我冲!”

说完,他双腿一夹马腹,朝着屯子里冲了过去。士兵们也纷纷拔出武器,跟在后面,呐喊着冲向倭寇。

正在抢掠的倭寇突然听到马蹄声和呐喊声,回头一看,只见一队大明士兵骑着战马冲了过来,个个气势汹汹。他们顿时慌了神,赶紧拿起倭刀,准备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