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媛报了一个地名,这些事,她反而比何雨柱还清楚一些。
毕竟她小时候去外婆家玩,她外婆常给她说衢州那边的乡风民俗。
比如衢州的舞龙灯跟跷脚戏啥的。
当然还有后世比较出名的‘三头一掌’。
~兔头,鸭头,鱼头,鸭掌····
作为江南水乡,这些东西,也是穷苦人家能惦记上的惟一美味。
下脚料嘛,富人家看不上。
但在穷人们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他们能消费起的唯一肉类。
特别何媛的亲外公还是个酒鬼,这些玩意,原来刘家真没少见。
当然,何媛能记住这个,跟她嘴馋没什么关系。
绝对没关系。
小宋并没有当场跟何媛许诺什么,但事情,他却是悄悄的去办了。
很多事,对何雨柱千难万难。
但小宋这种家庭想要办,却是没那么困难。
他爷爷当初手下也有兵,退伍后安排在了这边。
就算不是他爷爷的兵,只要是部队退伍的人,总听过他爷的名字,那事情就好办了。
这也是一个世家大族的底蕴所在。
像是封建社会,为啥门阀难以收拾。
并不是世家门阀在朝堂那点关系,盘根错节。
事实上,大部分在朝堂的世家,他们的利益,都跟帝王是一致的。
最难处理的,就是地方上的牵扯。
谁也不清楚,一个大家族,在地方上有多少牵扯,牵扯的又有多深。
当然,那些都是封建社会才有的事情。
像是解放后,哪怕就是小宋这样的家庭,要去地方上办事。
那也得师出有名,并且不能侵犯地方上的利益。
但是刘家的事,这两样都符合条件。
小宋只是几个电话一打,就把刘婷家在地方上的关系理清了。
并且找到了当地公社一个他能说上话的主,是公社的一把手,退伍老同志。
当然,小宋要办这个事,还是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但他既然把关系下到了公社这一步,那就说明以后刘婷想回家修缮父亲坟墓这个事,已然没有阻碍了。
小宋办这个事,是背着何媛的。
这段时间,娄晓娥她们正在义乌调查当地小商品批发的事情。
在义乌的湖清门以及廿三里等地,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一些敢于在街上摆摊的小商小贩了。
大多数都是从‘鸡毛换糖’的货郎业务当中衍生而来的小商品。
像是纽扣,针线,皮筋等等。
关键是当地的管理部门很是有趣,这些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像其他地方的管理部门,查得那么严。
其实,对这个小商品市场有兴趣的,也就是娄晓娥。
其他人都看不上这类小生意。
但娄晓娥却是换了便装,让何媛陪同着,在当地几个隐蔽的市场,逛了好几天。
“婶婶,你怎么对这边这么感兴趣?”何媛对娄晓娥的这种偏好,也是很诧异。
娄晓娥笑而不语,等到回酒店以后,端着何媛给她泡的参茶,这才给何媛解释道:“你爹跟我说过,这边会有商业奇迹发生。”
这话说的,让何媛更懵逼了。
“那些人就做点塑料头绳,纽扣之类的小生意,整个摊子加起来都没多少钱,这边能有什么奇迹发生?
婶子,你不会给我爸骗了吧?”何媛相当不给何雨柱面子,毕竟她爹这话说的相当神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