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王妃披甲(1 / 2)

一支沉默的军队在官道上行进着。

蜀中的雪还未停止,下的不大,但绵延不断。

一万五千名精锐,五千精骑,一万步卒。

靴子与马蹄踏过略有些积雪的土地,很是湿润,多了几分柔软。

这支军队的主将叫作谭尘,副将叫作韩能,他们从雪满关而来。

神山的人在雪满关战役后直接去了十万大山,提前去通知三千山寨,组织起兵员以及后勤粮草,在山中等待雪满关大军的到来。

神山大师伯、沐素的师傅郭卓随军而行,为大军指引进山的道路。

大军行走官道自然是最快到巴州的途径,宽阔平整,能让辎重车、骑兵和士卒成列通过。

从雪满关走官道向东,再向南到巴州,中间的枢纽便是蜀地的总府,锦官城。

此时,锦官城三十里外的官道旁,有一支队伍在此静静等候着。

华盖升起,遮住了漫天的飞雪。

六十名绣春卫护卫于华盖之旁,五百锦官城士卒在外围警戒。

人人披甲,腰悬长刀。

入冬后,王妃亲下令,蜀王府内库拨款,给锦官城的将士们一人发了一件可以穿在甲内的棉衣,由山字号设计,舒适保暖。

华盖下,有雍容女子静静站在那里,身披红裘,气质卓绝,贵不可言。

她的身旁,是身着冰蓝长裙的女子,明明那么冷的天气,却还穿着单薄的裙子。

或者说,天越冷,她越是自在。

其二人身后,有两个俏丽的丫鬟,左侧的那位尤其灵动,面容纯净如天池圣水。

在华盖旁的另一座棚子下,肃立着锦官城的官员们。

有蜀剑道巡抚程桢,锦官城总兵乔措,锦官城十三衙门总捕曹泉,以及城内衙门大大小小的官员。

王府的两位长史也在,乔四和王二。

“程大人,天寒了,再加件披风避避寒吧。”

雍容的蜀王妃关切道。

发丝略有些花白的程桢摇了摇头,笑着道:

“谢过王妃体谅,臣无碍。

这天虽寒,可一想到就要为出征的将士们壮行,臣的心里就似有火在燃烧,好似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这心一旦热起来啊,身子也就活络起来咯。”

“爷爷常与我说,只要不服老,那他永远都是年轻人,我看程大人也是如此。”

赵清遥打趣道。

闻言,程桢哈哈大笑道:“那么多年过去,先生的道理还是如此发人深省啊。”

姜千霜站在一旁,望着官道西边的尽头。

终于,大军的身影出现在了她的视线中。

她对这支部队的气息很熟悉,

冰冷、肃杀,一如蜀西的座座万丈雪山。

大军提前得到了消息,面对蜀地最尊贵的女子与最高等级的官员,依旧军容整肃,目不斜视,行至前方的广阔平地上,沉默地列阵。

一万五千人,井井有条,除了军官的号令声与靴子马蹄踏地声之外,再没有任何声音。

在场众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一支有纪律的精锐。

甲胄上有积雪,却无人伸手去掸除,任由其慢慢融化。

战马甩了个响鼻,蹄子在雪地刨动了几下,被主人瞪了一眼,也不再有动作。

雪满关一万五千名士卒,从雪与血里厮杀出来的真正精锐,刚刚取得雪满关之战大胜的功臣。

他们只是肃穆地站在那里,便有一股气势扑面而来。

众官员皆面露赞叹之色,有如此军队守关,确实让他们安心。

锦官城士卒不由挺起了胸膛,他们不想被雪满关比下去。

谭尘自军阵中走出,在万五大军与众官员的目光中,径直走向了蜀王妃。

这位在大战中取得斩帅夺旗之功的悍将,没有犹豫,没有避讳,摘下头盔捧在胸口,单膝跪在了蜀王妃身前。

“末将谭尘,见过王妃。”

紧接着,雪满关大军,皆捶甲高声道:

“吾等,见过王妃。”

上万道视线聚集在那袭红裘之上,他们不只是在看蜀王妃,还是在看…那位定北王的女儿。

赵清遥轻抬谭尘胳膊,道:“谭将军请起。”

她见过这位榜眼郎,也知道这位是李泽岳的心腹。

谭尘起身,持枪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