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策丽:“让官兵加入运粮队伍,会有些改善,只是不能长期用一支队伍;”
“一个人若是长久待在一个位置,容易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最后都会发展成现在的漕帮。”
“其实,我一直不赞同一个武将一直掌管着手下的兵,不管是士兵或是将军,都可以经常轮换。”
“几年换一次,军队才不会成为某个人家的,历史上的赵家军、岳家军、杨家军等等,带着某种姓氏的军队都不该存在。”
在通信不方便的情况下,军队的人只认自已认识的将领及兵符,哪怕是皇帝本人过来,要是没有认识他的人或兵符,也难以调动士兵。
还傻傻分不清是非。
康熙经常巡视军务,也有预防某些将领拥兵自重的意思。
胤禟:“确实如此,一旦军队带上了姓氏,忠心与否,就很难分辨了。”
苏策丽:“忠心难辩之下,要么是皇帝顾忌领军之人,最后逼得人家破人亡;要么是大军在手的臣子造反;都不是好事。”
军权的重要性,是个人都明白。
胤?:“你们觉得几年换一次好些?”
胤禟:“换将换得太频繁,容易出现将领与
苏策丽:“时间合适,就是不能所有的将领都五年统一换,可以每年换一部分,不会影响太多的战力。”
胤?:“从我们
新十州及龙江的大部分将领是由胤?胤禟掌控的。
从他们这边开始换,免得康熙多想。
苏策丽:“说完将领的事,我们说回漕运,漕运是江湖班子,有着自已的行事规则,朝廷的约束力对他们有限,让他们掌管粮食命脉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漕帮现在已经能借着朝廷的势力行凶,再不改变,哪天到了紧要关头,漕帮故意使坏,便要出大事故。
胤禟提议道:“可以将漕运纳入商院,由水军配合运输,既能保护漕运的安全,又能防止漕运做成现在的漕帮。”
胤?:“水军有限,一下子分不出来这么多水军。看来我们得增加水军的配给了。”
大清的水域面积增加了好多,如今的水军已经比几年前扩大了数倍。
苏策丽:“我建议将军队中年纪大的人编入漕运,他们受的管束多,服从性比较强。军队中多留年轻人,能保持战斗力。”
大清是有兵役的,每三年进行一次丁口编审,合格者编入兵丁。
如今的大清富庶,生活质量上涨,大部分男丁都能合格,不缺兵源。
胤?:“正常男人到三十岁,体力开始下降,我们可以将三十岁以上没有成为头目的兵丁清出军队,条件好的放到漕运这里,差的让他们回去自行安排。”
说完这些话,他似想到什么,急忙表态:“苏策丽,你放心,我跟其他人不一样,我到了三十岁,体力肯定不会下降。”
高端的谈事氛围硬是被他转到了不正经的赛道。
苏策丽没忍住翻了个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