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投诚的赵范(1 / 2)

然而,在这极致的落魄中,“冢虎”的本性彻底被激发出来了。

多疑和谨慎已然成为了他的本能,他从不与村中的山民接触。

即便偶尔远远看到山民,也会立刻躲藏起来。

他仔细规划着极其有限的行动路线,小心翼翼地掩盖一切可能暴露自己行踪的痕迹。

他在茅屋角落的泥土下,悄悄用石子刻画着简陋的地图,推演着外面的局势,判断着可能的追兵方向和苟延残喘的机会。

他知道,汉军绝不会放弃对他的搜捕,零陵也绝非久留之地。

但他需要时间,需要这片刻的喘息来恢复体力,理清思绪。

活下去,不惜一切代价地活下去!

只有活着,才能等待时机,才能将今日所受的屈辱和痛楚,十倍、百倍地地偿还!

此刻,这个蜷缩在荒山破屋中的身影,不再是那个手握重兵、叱咤风云的司马仲达,而是一个被仇恨和求生欲填充的孤魂野鬼。

赵云率领的一万龙骧精骑,虽未能在零陵亲手擒杀司马懿这条“冢虎”。

但其迅疾如风的追击和铺天盖地的军事压力,彻底压垮了司马懿集团残存的抵抗意志。

汉军不仅以雷霆之势清扫了零陵的残敌,更将唐王“只诛司马,余者不问”的政令与“万金封侯””的悬赏,通过降卒之口、传单之利,传遍了零陵、桂阳、武陵三郡的城邑乡野。

这政治攻势与军事威慑的双重打击,效果立竿见影。

司马懿主力覆灭、家族被屠的消息,与其本人在追捕中生死不明的现状,使得荆南三郡的守军和官吏人人自危。

深知负隅顽抗唯有死路一条,纷纷寻找出路,投降朝廷。

而在东南方向的桂阳郡,郡内更是引发了极大的震动。

桂阳太守赵范本是刘表旧部,并非司马懿的嫡系,据守此地更多是出于自保。

如今眼见司马懿大势已去,汉军兵锋锐不可当,唐王刘昆统一天下之势已成。

再权衡那“抗拒王师,株连全族”的可怕后果与“率土归降,保全富贵”的明确承诺,他的心中顿时有了决断。

这一日,临湘城太守府。

大堂内,荀攸正与众人商议大事。

忽有亲兵急匆匆地步入内堂,禀报道:“启禀尚书大人,诸葛参军!桂阳太守赵范,携郡丞、都尉等一众属官,现已到达城外。自称倾心王化,特来献上桂阳郡户籍图册,请求归附!”

荀攸与诸葛亮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果不其然”的了然。

诸葛亮羽扇轻摇,微笑着说道:“老师,赵范此来,正在亮意料之中。荆南局势已明,识时务者方为俊杰。”

荀攸点了点头,吩咐道:“传他进来。”

不多时,只见赵范一身素服,双手高高捧着一个盛放太守印绶和郡府图籍的木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