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安民(2 / 2)

“诺!”蒋河抱拳领命,眼中精光四射,他麾下的人马早已摩拳擦掌。

王月英这一手,既是犁庭扫穴,也是敲山震虎。用清算血债累累的逆产来立威,使得那些仅仅是占田的世家,在面对“查荒征闲”时,反抗的底气便弱了三分——毕竟,比起掉脑袋和抄家,交出部分闲田,已是格外“开恩”。

政令如山,顷刻间,整个幽州仿佛一架突然加速的战车,轰然启动。

户曹的算盘声日夜不息,丈量土地的绳索与标尺出现在田间地头,虽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软磨硬抗、暗中阻挠,甚至零星冲突,但在刘蒙麾下兵丁的强力护卫和蒋河雷厉风行的抓捕下,任何抵抗都如同冰雪遇阳,迅速消融。一批批罪大恶极者被公开处决或投入大牢,他们的家产被贴上封条,一车车粮食、布帛、铜钱被运往州郡官仓。

有钱有粮,底气十足。王月英没有丝毫耽搁,改革的第三步,也是最得民心的一步,紧随而至——分田授土,普惠于民。

由官府统一规划,将清查出的荒田、闲田以及抄没的逆产田,按照“丁口为主,兼顾军功与抚恤”的原则,优先分发给无地、少地的流民、退伍老兵、战死者家属。每户根据劳力多寡,授田三十至五十亩不等,并颁发盖有幽州刺史大印的“田契”,明确写明“永佃权”,保障其耕种权益,只需按新定的、远低于以往的比例缴纳田赋。

同时,州府贴出告示:

“为使幽州文明不坠,开启民智,州郡县三级开设‘官立识字班’,凡我幽州子民,无论男女老幼,皆可免费入学,识文断字,学习算数!”

“为解百姓疾苦,州府设‘官办医署’,招募郎中,采集药材,贫苦百姓可凭证免费看诊取药,分文不取!”

“为安无家可归之民,州府拨出钱粮木石,于各地规划‘安民坊’,为赤贫者、房屋毁于战火者,免费修建遮风避雨之民房!”

这些政策,宛如久旱逢甘霖一般,滋润着这片干涸已久的土地。曾经荒芜的田地,如今被重新开垦,嫩绿的禾苗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取代了那杂乱无章的野草;简陋却干净的学堂里,传来了孩童们清脆的读书声,与大人们一同交织成一曲美妙的乐章;新建的医署内,弥漫着草药的芬芳,那股清香驱散了病痛所带来的阴霾,让人们重展笑颜;而那一排排整齐的安民坊,升起的炊烟不再是昔日的袅袅青烟,而是真正属于平民百姓的温暖与希望。

幽州的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让人惊叹不已。街市变得越来越繁华,原本流离失所的流民数量锐减,百姓们的脸上也不再是那麻木与悲苦的神情,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笑容,以及忙碌生活带来的充实感。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如春风拂面般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蓬勃兴起。

这一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周边的各个州郡。无数在战乱和苛政压迫下苦苦挣扎的流民、寒士们,都如黑暗中看到了曙光一般,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幽州。

“听说了吗?幽州现在分田啦!而且还免费教书看病呢!”

“那个女刺史王青天,可真是言出必行啊,她真的让百姓们过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