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 > 第8章 菌伞兽·菌菇星

第8章 菌伞兽·菌菇星(1 / 2)

第一节:腐殖枯竭:枯萎的秘境

M27星球水球区的东南部,一片覆盖着百万公顷的温带森林,曾是滋养生命的“腐殖秘境”。千万年来,这里的生态繁茂到令人惊叹:高大的“擎天树”遮天蔽日,树干粗壮得需五人合抱,树皮呈深褐色,布满纵向的沟壑,沟壑中缠绕着翠绿的“垂丝藤”,藤条上点缀着淡紫色的小花,花瓣飘落时如同紫色的雪花;地面铺满厚厚的腐殖土,厚度达60-80厘米,踩上去松软如绒,深陷脚踝,散发着湿润的草木清香与腐殖质特有的微酸气息,混合成令人安心的自然味道。

叶云天站在森林边缘,手中攥着一把从联盟生态馆带回的腐殖土样本——乌黑肥沃,夹杂着细碎的枯枝、落叶残渣和白色的菌丝,而眼前的土地,却让他心头一沉。他想起档案中菌伞兽的生存图景:千万年前,从菌菇星迁徙而来的菌伞兽,扎根在这片腐殖土中,它们是这片森林生态循环的核心。

菌伞兽的外形奇特而可爱,如同撑开的迷你小伞:伞盖直径约20厘米,通体呈温润的淡褐色,如同上好的檀木,伞面上布满细密的白色纹路,纹路呈放射状,从伞盖中心延伸至边缘,如同天然的叶脉;伞柄纤细却坚韧,直径不足1厘米,长度约15厘米,呈浅棕色,表面光滑,能稳稳地立在腐殖土中;伞柄末端并非根系,而是一簇细密的“吸根”,如同白色的棉絮,能深入腐殖土,吸附其中菌菇菌群分解产生的氨基酸、葡萄糖等养分,无需主动进食,全靠共生汲取能量。

成年后,菌伞兽的伞盖顶端会裂开一道细微的缝隙,缝隙中会释放出无数细小的白色孢子,孢子如同粉尘般轻盈,随风飘散,落在肥沃的腐殖土中,只需一周就能扎根发芽,冒出直径不足1厘米的小伞芽,慢慢生长为新的菌伞兽。

全盛时期,森林的腐殖土中随处可见菌伞兽的身影,它们密密麻麻地分布在树荫下、枯木旁、岩石缝隙边缘,伞盖在林间透过枝叶的微光中若隐若现,如同一片会呼吸的“小伞海洋”。每逢繁殖季(每年秋末),无数孢子随风飘散,阳光穿过孢子群,形成一道道淡白色的光柱,腐殖土中便会冒出密密麻麻的小伞芽,嫩白的伞盖顶着湿润的泥土,整个森林都透着生命循环的生机。叶云天曾在百年前的影像资料中见过这一幕:林间地面被淡褐色的菌伞兽覆盖,孢子飘落时如同下雪,小伞芽破土而出的瞬间,带着湿润的泥土气息,连空气都变得鲜活。

可如今,当叶云天团队的越野车驶入这片森林时,眼前的景象却只剩满目疮痍。

曾经茂密的擎天树被大量砍伐,留下一个个光秃秃的树桩,树桩的横截面上,年轮清晰可见,却被斧锯的痕迹破坏得参差不齐,树桩周围的土壤裸露在外,被雨水冲刷得沟壑纵横,最深的沟壑达30厘米,黄土混合着碎石,浑浊不堪。地面上的腐殖土早已消失不见,只剩下贫瘠的黄土和尖锐的碎石,干燥坚硬,踩上去发出沉闷的“咔嚓”声,脚下的泥土扬起细小的尘雾,呛得人忍不住咳嗽。

偶尔能看到几棵幸存的擎天树,枝叶稀疏,树干纤细,树皮干裂,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显然也因缺乏养分而生长缓慢。垂丝藤早已枯萎,干枯的藤条挂在树干上,如同破败的绳索,没有一丝绿意。林间没有了往日的阴凉,阳光直接照射在裸露的黄土地上,地表温度高达32℃,行走不久就浑身冒汗,空气干燥得让人喉咙发紧,完全没有了曾经的湿润与清新。

“队长,这里的砍伐太严重了。”小陈停下车,推开车门,一股干燥的尘土气息扑面而来,夹杂着淡淡的腐朽味,却没有丝毫腐殖土的清香,“你看,地面连一点腐殖土都没有,全是黄土,连杂草都长不出来。”

林溪拿出“土灵-Ⅲ型”土壤检测仪器,蹲下身,用采样器采集了一把地表土。土壤呈淡黄色,干燥松散,一捏就碎,里面没有任何枯枝落叶的痕迹。检测结果在仪器屏幕上快速弹出,数据刺眼:“土壤腐殖质含量:0.3%(正常所需≥15%);菌菇菌群数量:0CFU/g(检测下限以下);土壤透气性:12%(正常≥40%);土壤保水性:8%(正常≥35%);氮磷钾含量:均低于临界值。”

“没有腐殖土,就没有菌菇菌群;没有菌群,菌伞兽就无法生长。”林溪的语气凝重,将检测仪器递给叶云天,“这就是它们陷入危机的根源。菌伞兽是腐生生物,完全依赖菌菇菌群分解腐殖质产生的养分生存,没有菌群,它们就像失去了食物来源,只能慢慢枯萎。”

团队在森林中展开了全面排查,沿着残存的林间小径,深入森林腹地。由于缺乏遮蔽,阳光暴晒下的黄土格外刺眼,队员们不得不戴上遮阳帽和墨镜。他们在一处残存的擎天树荫下,发现了第一只菌伞兽。

它的伞盖直径只有10厘米左右,比化石记录中的正常体型小了一半,伞面干瘪发皱,如同脱水的苹果,原本温润的淡褐色变成了暗沉的灰褐色,伞面上的白色纹路变得模糊不清,几乎与伞盖融为一体;伞柄弯曲变形,呈不规则的弧形,似乎无法支撑伞盖的重量,微微下垂;伞柄末端的吸根干枯发黄,如同枯萎的棉絮,失去了吸附养分的能力,完全没有正常菌伞兽的饱满与灵动。

“它好像快要枯萎了。”小陈小心翼翼地靠近,不敢触碰,生怕一碰就会折断这脆弱的生命,“你看它的伞盖,边缘都卷起来了,应该是缺水缺养分导致的。”

林溪用便携式显微镜观察菌伞兽的吸根,屏幕上显示的画面让人揪心:吸根的细胞结构已经萎缩,没有任何活性,原本应该缠绕在吸根上的白色菌丝,完全不见踪影。“它的吸根已经失去了功能,无法吸收任何养分,现在全靠体内残留的能量维持生命,撑不了多久了。”

接下来的两天,团队在森林的各个角落寻找,最终统计出菌伞兽的存活数量:78只。它们大多躲在残存的树荫下、枯木旁,或是岩石的缝隙中,试图躲避阳光的暴晒和干燥的空气。每一只的状态都与第一只相似——体型瘦小、伞面干瘪、伞柄弯曲,部分菌伞兽的伞盖甚至出现了破损,露出里面白色的内部组织,没有一只呈现出成年个体应有的健康状态,更看不到任何孢子释放的痕迹。

“我们采集了几只菌伞兽的样本,检测发现它们的体内没有任何成熟的孢子。”在临时营地的移动实验室里,林溪对着检测报告叹气,“菌群养分不足,导致它们无法完成生长周期,只能停留在幼体阶段,自然无法繁殖。照这样下去,这78只菌伞兽一旦枯萎死亡,这个物种就彻底灭绝了。”

“过度砍伐不仅破坏了菌伞兽的生存环境,还打破了森林的生态循环。”叶云天看着窗外裸露的黄土地,语气坚定,“没有树木,就没有枯枝落叶;没有枯枝落叶,就无法形成腐殖土;没有腐殖土,就没有菌菇菌群;最终,菌伞兽只能走向灭绝。我们必须找到菌菇星,找到培育菌菇菌群和腐殖土的方法,重建这个生态链。”

林溪立刻行动,从一只菌伞兽的吸根中提取了菌群基因片段。这种基因片段是菌伞兽与菌菇菌群共生的关键,包含着“共生识别序列”,能让菌伞兽识别并吸附特定的菌菇菌群,同时分泌出促进菌群生长的物质,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

将这段基因输入星际联盟数据库后,匹配工作很快有了结果。仅仅一天后,匹配成功的提示音就在实验室里响起:

“星球名称:菌菇星;坐标:银河系中旋臂,赤经14h26,赤纬-05°38′,距离M27约1.3万光年;生态类型:地表覆盖50-80厘米厚的腐殖土,遍布巨型菌菇(高度10-30米),腐殖土中富含高密度菌菇菌群(主要为灵菇属);核心特征:星球植被覆盖率98%,枯枝落叶年积累量达5000万吨/平方公里,通过自然堆肥发酵,持续补充腐殖土;匹配基因相似度:97.7%,‘共生识别序列’完全一致。”

数据库资料显示,菌菇星是一颗被腐殖土和菌菇覆盖的星球。这里的腐殖土由枯枝、落叶、动物粪便长期堆肥发酵而成,富含氮、磷、钾等养分,是菌菇菌群最理想的生存环境。巨型菌菇高达数十米,伞盖如华盖,为地表遮挡阳光,保持腐殖土的湿润;菌菇菌群与菌伞兽的近亲“巨伞兽”共生,巨伞兽为菌群提供生长所需的代谢产物,菌群为巨伞兽提供养分,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循环。一千万年前,菌菇星遭遇磁暴,部分区域的腐殖土被高能辐射破坏,菌伞兽的祖先才乘坐星际漂流舱,迁徙到了M27的温带森林。

“准备出发。”叶云天下达指令,“小陈,检修‘云月号’飞船,确保土壤样本采集设备和微生物培养设备正常运行;林溪,带上堆肥技术采集工具、微生物培养箱、土壤样本容器;其他队员,准备足够的实验耗材和应急物资,我们三天后出发。”

第二节:菌菇秘境:腐殖之源

三天后,M27星球的太空港口,“云月号”飞船缓缓升空,朝着银河系中旋臂的菌菇星飞去。这次的航程长达1.3万光年,航线平稳,飞船以超光速行驶,舷窗外的星空被拉成一道道淡紫色的光带——那是菌菇星大气层的颜色。

六天后,“云月号”抵达菌菇星的轨道。透过舷窗望去,这颗星球呈现出浓郁的深绿色,地表被茂密的植被和巨型菌菇覆盖,没有明显的海洋或沙漠,大气层呈现出淡淡的紫色,如同蒙上了一层薄纱。

飞船穿过大气层,降落在一片开阔的腐殖土平原上。刚走出飞船,一股浓郁却不刺鼻的草木腐香扑面而来,混合着菌菇特有的清香,让人精神一振。脚下的腐殖土乌黑肥沃,厚度至少有60厘米,踩上去松软有弹性,没过脚踝,泥土中夹杂着细碎的枯枝、落叶和白色的菌丝,湿润的土壤沾在鞋底,却不粘脚。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震撼:平原上,无数巨型菌菇拔地而起,如同一片奇幻的菌菇森林。这些巨型菌菇的伞盖巨大,直径可达10米,颜色从深褐色到浅灰色不等,部分菌菇的伞盖上还点缀着白色的斑点,如同天然的花纹;伞柄粗壮,直径约1米,高度在10-30米之间,表面有细密的纵向纹路,如同大树的树干;伞盖边缘垂下长长的菌褶,呈白色,随风轻轻摆动,偶尔有成熟的孢子从菌褶中飘落,如同白色的绒毛。

巨型菌菇的间隙中,生长着无数与M27菌伞兽相似的巨伞兽。它们的伞盖直径可达30厘米,比M27的菌伞兽大一圈,伞面饱满圆润,呈温润的淡褐色,伞面上的白色放射状纹路清晰分明,如同精心绘制的图案;伞柄挺拔笔直,呈浅棕色,表面光滑有光泽;伞盖边缘不时有白色的孢子飘散,如同雪花般轻盈,落在腐殖土中,很快就消失不见——那是在扎根发芽。

“这里的腐殖土厚度至少有60厘米。”林溪蹲下身,抓起一把腐殖土,土壤乌黑肥沃,用手一捏,能感受到湿润的质感,里面夹杂着细碎的枯枝和落叶残渣,还有蠕动的白色菌丝,“检测显示,腐殖质含量高达23%,菌菇菌群活性极强,数量达到8.7×10?CFU/g,是M27温带森林巅峰时期的五倍。”

小陈举着相机拍摄,忍不住感叹:“这才是菌伞兽该有的生存环境!你看这些巨伞兽,多健壮,伞盖饱满,伞柄挺拔,还在释放孢子呢。”

就在这时,几道身影从巨型菌菇的伞盖下走出,如同从腐殖土中生长出来的精灵。

它们的外形与人类相似,但身材更为纤细,平均身高约1.7米,四肢修长,姿态轻盈,行走时如同在腐殖土上漂浮;皮肤呈淡褐色,带着与腐殖土相似的细腻纹理,纹理间隐约可见细小的白色菌丝,这些菌丝与土壤中的菌菇菌群相连,是它们与环境共生的证明;头发是深绿色的,如同刚发芽的嫩枝,发丝柔软顺滑,长度及腰,发丝间缠绕着细小的菌菇菌丝和淡紫色的微型菌花,菌花直径不足1厘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随着头部的转动轻轻摇曳;眼睛是琥珀色的,瞳孔呈椭圆形,如同温润的宝石,眼白部分泛着淡淡的绿意,眼神温和而睿智,仿佛能看透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耳廓尖细,边缘有一圈淡绿色的绒毛,能捕捉到空气中细微的声响。

它们身上穿着用巨型菌菇伞盖纤维编织的衣物,衣物呈浅灰色,质地轻盈而透气,表面有天然的菌褶纹路,领口和袖口点缀着白色的菌丝流苏,既美观又实用;手腕和脚踝上戴着用菌菇菌柄制成的环状饰品,上面雕刻着细密的花纹,花纹与巨伞兽伞面上的纹路相似,显然是它们的图腾。

最特别的是,它们的指尖呈淡绿色,指甲透明,指尖末端有细小的吸盘,能轻松抓取湿滑的腐殖土和菌菇;胸前有一道淡绿色的荧光纹路,纹路呈叶脉状,随着呼吸轻轻闪烁,这是它们体内共生菌群活跃的标志,也是能量流动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