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2 / 2)

皇帝坐在龙椅之上,忧心忡忡地道:“众爱卿以为鞑瓦部落此次进犯,是何居心?”

官吏们面面相觑,不知该挑哪一桩事来说比较好。这次打仗若是从溜须拍马这一面来讲,无非是夸赞王朝军士骁勇善战,很快击退了野心勃勃的蛮族;若是从忧国如家这一面来讲,又可以说一说鞑瓦部落昭然若揭的野心,不可不防。

但他们不知老皇帝是想听夸还是贬,不敢贸贸然开口。

还是苏流风初生牛犊不怕虎,上前,道:“启禀陛下,臣以为鞑瓦部落有进犯王朝的歹心,故意寻莫须有的借口,试探边关军士的战力与火器,不可不提防。”

皇帝颔首:“苏卿所言极是。”

京官们从苏流风试探的口风里觉察出皇帝想要听的信息,一个个出谋划策——

“苏大人说得不错,鞑瓦部落明显有不臣之心,他们的可汗老了,忘记从前被咱们大月朝打下马的日子了。是该给这些不知好歹的后辈一个教训。”

“对!臣以为,大月朝和鞑瓦部落的贸易往来应当再限制一些,他们想要咱们的绸缎、瓷器与果蔬,咱们就把交换的物价再提高一些,给他们一些惩罚,也让其他部落引以为戒。”

官吏们上下嘴皮子一碰,你一言我一语,一人一个主意,想着如何制惩治瓦部落。

皇帝没有开口,只是笑而不语,听这些京官们纸上谈兵。

等底下的人唾沫星子吐够了,他意味深长地道了一句:“诸位爱卿可听说过,咱们用了二千人,才镇压住鞑瓦部落的五百骑兵。若是真要挑衅蛮族,把他们逼到狗急跳墙的地步,到时候受战乱之苦侵扰的,还不是边关的百姓?尔等在都城之中,吃的是荤肉,喝的是美酒,却无一人在意底下的百姓如何活,如何数着铜板过日子。你们……真是令朕寒心啊。”

此言一出,群臣们纷纷下跪请罪,不少人又骂起苏流风,谁让他显眼,非要提起这茬子,害他们开罪了君王,往后恐怕要被穿小鞋了。

其实,皇帝心知肚明,苏流风担忧的事并没有错。鞑瓦部落敢肆无忌惮挑衅大月王朝,无非是这些年养精蓄锐,又起了侵.犯之心。如想以绝后患,最好的便是从一开始就出兵打服了蛮族,警告他们友好盟约不可违,否则会招来灭族祸端。唯有这样,鞑瓦部落才会熄了骚扰的心思,避免一次次伤害边关的百姓。

可皇帝老了,他不敢冒险,也不愿大动干戈。

若是挑起战事,他有个差池,很容易让手下虎视眈眈的皇子们,抑或封地的藩王、亲王们寻到谋逆的机会。

他不再年轻了,也深知息事宁人的道理。他要守住手上的皇权,那么也只能罔顾一些民生。

这是天子之道,外人难窥究竟。

陆观潮好歹是庙堂里的老手,他顺着帝心,道:“启禀陛下,臣也有事请奏。”

“陆爱卿,讲。”

“作为和大月朝交好的外族,鞑瓦部落的王子忽烈奉可汗的命令,他特地带十匹汗血宝马入京,上供给天子赔罪,令又携一百匹宝马,想同大月朝换取一些绸缎与瓷器,以示两国贸易不受这次冲突影响,仍能和平共处。”陆观潮顿了顿,又道,“除此之外,臣还收到了另一条边关使臣带来的消息,说是忽烈王子亲自上京城,还有另一个目的——他诚心求娶天家公主,想和大月朝建立更深的友国情谊,缔结姻亲。”

说得再好听,还不是和亲吗?!

话音刚落,朝堂里顿时炸开了锅。

就连皇帝也微微蹙起眉头,缄默不语。

鞑瓦部落看似乖顺,野心可不小,他们故意挑起战争,让大月王朝见识了他们骑兵的力量,从而能够用宝马来促进贸易合作;如今又厚颜无耻提出“求娶公主”一事,看似诚心,实则在试探大月王朝底线……如想遏制战争发生,君主必然要答应他们的求亲,下嫁一名嫡亲公主作为部落王妃,安抚他们的族人,永结两姓之好。

简直是得寸进尺。

朝臣们知道,答应和亲是多么颜面无光的一件事。他们平白无故挨了打,还要牺牲一名公主。

只是一个小小的蛮族部落,他们泱泱大国,何必如此忍辱负重?!

然而,皇帝早做好了避免战乱的准备,再丢脸,他也要平息这一场战事的发生。

于是,他强压怒火,硬生生笑了下:“好好,忽烈王子果然是草原上的鹰隼,竟爱慕上咱们大月王朝的公主。和亲一事,也不是不可行。只是想尚公主,也得看看他们的诚意。待七日后万国来朝,朕再与众爱卿详谈此事。”

皇帝松了口,臣子们心知肚明,和亲一事恐怕是板上钉钉了。

众人眼观鼻鼻观心,心里不免打起了鼓,猜测皇帝的用意。

皇帝不如从前英武了,这是事实。

他们不敢揣度君心,毕竟顶上天子再怎样换,和臣子的关系都不大,办好分内之事便是了。

只是前去和亲的公主……

诸君退朝时不免嘀咕——

“及笄了的适婚公主,恐怕就只有二公主与三公主,其余皇女年纪都小些,才十岁出头。”

“想来和亲人选,要从两位公主之间选了。”

他们纷纷叹一口气,深知远嫁外族的不易。

从前和亲的皇女,不少是吃尽了苦楚,死在外乡的。毕竟天高皇帝远,就是再尊贵的女子,夫家也有法子拿捏,压根儿不会忌惮和亲公主的身份。

女儿家若是被皇帝派去和亲,恐怕今生都再难回到故国。

除非、除非她们在这段时日里定下婚配。婚约在身的公主,才可能幸免于难,不必受茹毛饮血的蛮族人欺.凌。

和亲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二公主姜敏的府上。

姜敏早已及笄,即便再得宠也该出阁开府,没在内廷里住了。不过她的体面比姜萝要甚些,至少她长成人后还博得了皇帝的喜爱,在宫里留了一段时日。

贴身的宫女昭风取了茉莉刨花水为姜敏抿头发,又擡了金满莲池荷叶簪以及荔枝喜鹊簪,示意主子挑一个。

姜敏眼风一荡,昭风就知道主子的心意,忙定下了花簪,缓缓插入乌发间。

“殿下,和亲一事,您可得留心,以免教人算计了。”昭风心急如焚,“听说鞑瓦部落是近二十年合并的大部落,那个忽烈王子乃漠北有名的杀神,曾一人骑马、手持一柄弯刀就闯入营帐,割下了部落将领的头。那样凶恶的蛮族,嫁去了怎可能有好果子吃?”

姜敏原本在闭目养神,闻言睁开了眼,她似笑非笑:“哦?你是怕漠北天寒地阔,又是游牧蛮夷,你跟我过去会吃尽苦头?”

昭风最懂主子,别看姜敏如今是喜人面笑模样,实则隐隐动了怒火,几欲发作。她吓得冷汗涔涔,扑通一声跪地求饶:“殿下息怒,殿下明鉴!奴婢是心疼殿下,绝非是贪恋自身的富贵日子。”

姜敏不开腔,她静静审视底下匍匐跪地的女子。接着,她风轻云淡揽起昭风:“放心吧,我疑心谁也不会疑心你。若你也背叛我,那我身边可真就没有可用之人了。”

“奴婢誓死效忠殿下。”

“最好是这样。”姜敏抚了一下昭风作养细腻的后颈肉,柔软的指腹扫过,撩起一阵鸡皮栗子,昭风腿又软了,主子却笑了,“没有人会将别家的忠犬收为己用,你背叛我,也不过是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我给你这句忠告,你老实收好,乖乖听话。往后,你会感激我的。”

姜敏舍下昭风,再度出了府邸。

她命管事娘子备车,她要入宫面见皇后。

皇后的消息可比皇裔们灵通多了。她知道今日定有皇女来探一探底细,只是不知道,此人会是姜萝还是姜敏。

富丽堂皇的坤宁宫内,皇后慢条斯理地用了一碟子糖蟹和桂花蜜粥。

她今日午间打算在寝宫内休息,哪里也不去。

“皇后,您要奴婢多添一床薄被披膝吗?”王姑姑让宫人们放下窗板,防风漏入。

“不必!本宫又没老,何必这样小心看护。”皇后笑了声,躺到胡床上。

话虽如此,王姑姑还是拿了块狐毛毯子,为皇后避寒。

皇后没有拒绝,她闭上眼,躺在珊瑚镶心胡床上歪着,默默想事。皇后她想到桌上的糖蟹,心里不免一阵悲凉。若是以前,她总想着皇帝临幸,保不准能有孕事,螃蟹等寒气重的吃食,她一口都不敢用。

哪里知道,待她生下嫡长子姜涛,皇帝给足了皇后体面,立马去幸其他的女人,再后来,二公主、三公主出生了,柔贵妃的肚子里也怀了孩子。

姜敏刚出世的时候,皇后恨过她生母的。那时年轻气盛,一心视姜敏的母亲为眼中钉肉中刺,最好是能让姜萝的母亲与她互相残杀。她设了局,姜萝的生母也愿意接下皇后借刀杀人的损招……这些秘密,她到死都不会说。毕竟,那是第一个抢她男人的女人。再后来,情敌多了,皇后知道怎么恨都恨不过来,她的真心变冷了,人也枯萎了。

女人最好的年华,消散于深宫后院中了。

她不过是皇帝养的御花里最名贵的一株,还会有第二株、第三株,所有红颜都老死在后宫里,化作养花的枯骨与作料,滋生出更艳丽的花卉。无一幸免,无一例外。

她们打破头,争的也不过是脚底下那一个能容人的精贵花盆罢了。

“真可笑啊。”皇后懒洋洋地呢喃一句,在王姑姑燃安神香兜来的香风下,渐渐睡着了。

反派会有男有女,想写自己感兴趣的,爱写的,野心勃勃的鲜活女人,无论好女人还是坏女人。大家看文也尽量不要想太多,灯灯把所有角色(不论男女)都是当成人来看,只是想写好一个个人性的故事,没有任何映射与隐喻。祝大家看文愉快,爱你们,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