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修,十年前曾就读于明化市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据排查,该校存在通过霸凌孤立,再接近控制,吸引学生加入邪教的案例,六年前导致一名学生轻生。”
“王溪,入院前遭遇严重的网暴。据网警调查,其遭遇的网暴并非偶发,而是有组织的团伙作案行为,团伙成员与‘进步教’有关。”
……
“有本地的吗?面团四缺一,店家出KP,再来一个开团了。”
“网团不行吗?”
“没有仪式感。这次的店更新了两个模组场景,《当隔壁响起颂歌》《入学三十三天》,气氛很绝!”
“第一个什么鬼名字?”
“原名叫《我的邻居们居然在……》,但因为标题党,且有擦边嫌疑,被毙了。”
“……”
“欢迎大家光临小店!我看到这次的调查员里有一位UP主!哎呀,真不好意思。是直播吗?开美颜了吗?”
“咳咳。请这位调查员同学展示一下我们店昂贵的装修。显然,这是一间破败的出租屋……”
弹幕:“昂贵”“什么叙利亚战损风”
“我要纠正一下,破败的是场景,不是我们店啊。”
“我是你们的守秘人混沌不开窍,欢迎各位调查员!这次的模组是《当隔壁响起颂歌》。”
“80年代的华夏,大基建时代已经过去,互联网浪潮还在酝酿,经济找不到新的增长点,一时萎靡;加上受到北亚美利加金融风暴的影响,失业率陡增,作为华夏第一代程序员的你们,也在公司破产后不幸加入了失业大军。”
注:既然是把大清整个蝴蝶掉的华夏,工业化、信息化进程肯定也得往前挪一挪,那么80年代有程序员就河貍起来了。
“领了遣散费,同事们一起到了住得离公司最近的小刘家里,打算在各奔东西前,最后喝点酒,唠唠嗑。”
“看到小刘的住所,你们一阵唏嘘:作为FORTRAN工程师,小刘的薪水是你们中最高的,但在寸土寸金的槐乡市核心区,也只能住这样的出租屋。”
注:早期编程语言(50年代发布)。
“福康小区是那种典型老破小,隔音非常差。好巧不巧,隔壁也在轰趴,非常吵闹。你们有点不高兴,但想到过一会儿要是喝嗨了,你们这边也好不到哪去,大哥莫说二哥,也就不好跟他们计较了——”
“啊,刘小强要求过一个话术鉴定?技能60,掷出D100得43,成功!”
注:D100指100面骰,线下一般丢两个10面骰代替(道听途说,我也没有跑过线下团),投掷数<=技能就是成功,反之失败;投掷数很小(具体看规则,宽松的比如规定3以下,严的如7版规则书必须投出1)就是大成功,所以技能越高越容易成功(如有讹误欢迎指正)。
“刘小强身为东道主,当然不能坐视隔壁这么吵闹,悍然起身,前去敲开了隔壁门,准备和他们说道说道——此处需要再过一个灵感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