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无人相信,沈淮只是路过。
大家都很紧张,生怕做得不好被撸了职。
“知府大人心系县学,是我们的荣幸,请上座。”顾教谕开始泡茶。
“临川比郡城冷,顾教谕可还适应?”沈淮端着茶杯,关心道。
“有知府大人惦念,县令关照,再冷的天,卑职都不怕。”顾教谕笑着说,“自打来了临川,卑职便喜欢上了这雾茶。
每天雷打不动,喝够两壶才作罢。”
“雾茶有提神之效,冬天喝,暖身又养生,看来顾教谕深谙养生之道啊。”县令开口。
“知县谬赞,卑职喝茶,是为了养神,精气足了,才有时间抓学生们的学业和纪律。”
“怪不得我们进来,静悄悄的。”县令笑着看向沈淮,“知府大人,顾教谕这两个多月,不曾懈怠啊。”
“辛苦了!”沈淮对顾教谕说,“岁末考结束,本官可替你在学证面前美言两句。”
顾教谕一喜,“多谢知府大人抬爱,卑职定不负您和县令期望,把县学一应事务打理好。”
了解完基本情况,三人开始讨论教学方法方式,月考岁末考的一些出题技巧。
顾教谕目前还是代理教谕,尽管之前在府学有教书经历,但管一县师生的经历几乎空白。
需要给他方向和鼓励,也要给他时间去适应磨合。
在县学待了一个多时辰,沈淮便带着县令转战县城织染示范场地。
他想看看,织染团队教得如何,百姓的学习情况是怎么样的。
刚到场地门口,就见一位织娘拿着布料教大家。
“诸位听好了,扎染就是把布料扎捆成不同形状,然后浸入染缸中。
今天我们就从最简单的水波纹扎染法开始,学会了可以给家里的姑娘做衣裙,给小孩儿做方巾,也可以给婆婆做头巾。”
织娘一边说一边演示,“第一步,把布摊平,然后往上折,折的时候,最好大小一样,不然扎出来的花纹,大小不一样。”
织娘一直重复折叠的动作,学习的妇人也看得认真。
折好形状,用手重复抚平的动作。
“第二步,用线绳扎捆。这一步,其实不难,只要把布卷好,就可以开始捆了。
捆的时候,用力一点,咱们都是庄稼人,相信大家这点力气还是有的哈。”
捆绑完毕,织娘拿起来,“你们看,这扎紧的地方,是染不上色的,绳子松开就是白纹。
没扎的地方,颜色能渗透进去,这样一深一浅,水波纹就出来了。”
织娘把扎好的布,放进染缸中,用木棍往下压,“第三步就是染色,我们用的是常见的靛蓝草,泡一个时辰就可以。
泡的时候多翻两下,这样做是为了让颜色更均匀。
一个时辰一到,就可以解线,到时候就能看到漂亮的水波纹了。”
讲到这里,有位胖妇人举着手问,“要是扎松了咋办?还能扎第二次吗?”
织娘笑着回答,“扎的时候使劲吃奶的力气就成。”
话一出,大家一阵哄笑。
“第一次扎肯定把握不好,咱们可以拿旧布料,分成一小段,多试两次就熟悉了。
这里有官府提供的布料,大家各自拿上一块试试手。”
织娘太投入,没发现混在人群中的沈淮和县令。
另一个搭档倒是看见了,她想过来打招呼,就见县令摇了摇头,示意她不用过来。
即便如此,那位织娘也是很紧张,生怕自己做得不好,惹了知府大人不快。
说实话,她们能为官府做事,亲朋们都羡慕坏了,婆婆和丈夫的态度,都和颜悦色了许多。
沈淮见织娘教的不错,妇人也愿意学,很快离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