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沧桑之情 > 第38章 投行的门槛

第38章 投行的门槛(1 / 2)

城市的心脏在恒定的律动中苏醒。玻璃幕墙构筑的峡谷深处,恒信资本所在的摩天大楼如同冰冷的金属巨兽,俯瞰着脚下川流不息的车河。这里是财富与权力的中枢,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无形的、混合着昂贵皮革、现磨咖啡与绝对掌控力的气味。

林雪薇走进位于大楼37层的恒信资本总部。光可鉴人的大理石地面倒映着她从容的身影。她穿着一身剪裁完美的香槟色丝质套装,利落的线条勾勒出纤秾合度的身形,同色系尖头高跟鞋敲击地面,发出清脆而自信的节奏。深栗色的长发一丝不苟地盘在脑后,露出线条优美的脖颈和一对小巧精致的珍珠耳钉。妆容是精心修饰过的无瑕裸妆,恰到好处地衬托出她清丽的五官,眼神沉静,带着一种经过千锤百炼的、与年龄略有不符的成熟与锐利。这份履历——顶尖名校、海外交换、家族背景背书、精心参与的慈善项目——如同一张金箔包裹的通行证,让她得以站在这片金融丛林的入口。

她被分配到投行部并购重组组实习。带教导师(Mentor)是部门一位资深副总裁(VP),姓陈,陈志远。四十岁上下,保养得宜,一身看不出品牌却质感极佳的深灰色西装,包裹着微微发福却依旧挺拔的身躯。金丝边眼镜后的眼神锐利如鹰隼,笑容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距离感。手腕上那块低调的铂金腕表,无声地诉说着他的段位。

“雪薇,欢迎加入。”陈志远的声音平稳有力,带着职业化的亲和,“你的背景很出色,希望在这里能学到真东西。”他亲自将林雪薇带到她的临时工位——一个靠窗的独立隔间,视野极佳,能俯瞰大半个金融区。“第一个任务,熟悉一下这个。”他将一份厚达数百页的全英文文件放在林雪薇桌上,“‘星海科技’跨境并购‘诺森微电子’的初步尽调报告和分析方向。一周后,我们要向MD(董事总经理)汇报初步看法,实习生也需要参与讨论,拿出有见地的观点。”

林雪薇接过那份沉甸甸的文件,指尖感受到纸张特有的冰冷触感。“好的,陈总,我会全力以赴。”她的声音清晰而镇定,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谦逊。

接下来的五天,林雪薇如同上紧了发条的精密仪器。巨大的落地窗外,金融区的灯火由璀璨到稀疏,再由稀疏到次第亮起。她工位上的台灯,几乎是整个楼层最后熄灭的。她埋首于浩如烟海的财务数据、冗长的法律条款、复杂的行业分析报告之中。香槟色的套装外套早已脱下,搭在椅背上,露出里面熨帖的白色真丝衬衫。白皙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偶尔停下来,用一支笔尖极细的黑色签字笔在打印稿上快速标注、圈画。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全神贯注。

她并非简单地整理信息。她调动了所有学过的财务模型、估值方法、行业研究框架,甚至结合了自己在海外交换时接触到的相关案例。她深入分析了诺森微电子核心专利技术的潜在价值与风险,评估了星海科技激进扩张策略下隐藏的现金流压力,推演了不同监管审批路径下的时间窗口和交易成本,甚至敏锐地捕捉到并购后可能面临的关键人才流失隐患。每一个结论背后,都有详实的数据支撑和严谨的逻辑推演。

第六天凌晨三点,林雪薇揉了揉酸涩发胀的双眼,保存了文档。屏幕上,那份命名为“星海-诺森并购案深度分析V7_Fal”的报告,厚达87页。她长舒一口气,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尚未苏醒的城市轮廓,疲惫的眼底深处,却跳动着完成挑战后的微光。这份报告,是她能力的证明,是她试图叩开这扇顶级投行大门的、倾注全力的敲门砖。

汇报当天下午,中型会议室。厚重的深胡桃木会议桌散发着沉稳的光泽。长桌一端坐着神情严肃的MD和几位执行董事(ED),陈志远坐在靠近MD的位置。林雪薇和另外三位实习生坐在长桌的另一侧。气氛凝重,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中央空调发出低沉的嗡鸣。

陈志远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做了简要概述。然后,他目光扫过几位实习生:“你们年轻人思维活跃,都说说看法。王总,你先来?”

被点名的是一位叫王哲的男实习生。他穿着同样考究的藏蓝色西装,头发用发胶打理得一丝不乱,脸上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近乎松弛的自信。他清了清嗓子,身体微微前倾,用一种流畅而略带表演性的语调开始陈述:“谢谢陈总。我个人认为,这次并购的核心看点,在于能否抓住国内半导体产业链重构的政策风口。星海如果能顺利整合诺森的技术,将极大提升其在国家主导的‘芯火计划’中的战略地位,获得政策倾斜和资源支持的可能性非常高。这对我们后续的融资安排和退出路径,都是重大利好。”他的观点听起来格局很大,紧扣高层可能关心的“大势”,但缺乏对交易细节、估值合理性、整合难度的深入剖析,更像是一种方向性的、迎合预期的判断。

MD微微颔首,脸上看不出明显表情,但眼神里似乎掠过一丝赞许:“嗯,契合政策方向,思路是对的。陈总,这点后续要重点跟进。”

陈志远立刻点头:“明白,王总这个切入点抓得很准。我们会重点评估政策红利的兑现可能性和时间窗口。”他顺势将目光投向林雪薇,“雪薇,你的分析呢?”

林雪薇挺直脊背,打开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将精心准备的PPT投影到大屏幕上。她的声音清晰平稳,带着专业性的冷静:“谢谢陈总。我的分析主要聚焦在交易的可行性与潜在风险层面。”她开始逐页讲解:

“首先,估值模型方面,我们采用DCF(现金流折现)和可比公司分析法交叉验证。诺森的核心专利估值存在争议点(指向具体数据图表),其技术壁垒的有效期和替代风险需要更审慎评估……”

“其次,星海科技近三个季度的经营性现金流呈现持续紧张态势(展示详细数据图表),本次交易若采用高杠杆融资方案,其债务负担和利息覆盖能力将面临严峻考验,存在潜在流动性危机触发点……”

“第三,反垄断审查方面,根据诺森在欧洲和北美市场的份额数据(引用具体法规条款),本次交易极可能触发多国深度审查,预估审批周期将远超星海管理层预期,交易时间成本被显着低估……”

“第四,也是我认为最关键的整合风险,在于核心技术团队的去留问题(展示诺森核心研发人员背景及近期动态分析)。诺森的文化与星海差异巨大,若缺乏有效的人才挽留和融合机制,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将大打折扣,甚至导致核心价值流失……”

她的陈述逻辑严密,数据详实,观点犀利,直指交易的核心痛点。每一页PPT都凝聚着她数个日夜的心血。然而,随着她的讲述深入,会议室里的气氛却显得有些微妙。MD和几位ED的目光起初带着审视,渐渐变得有些……游离?陈志远脸上的职业化笑容似乎也淡了几分,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掠过屏幕上的复杂图表和数据,并未多做停留。

林雪薇讲完最后一点整合风险,合上电脑,目光平静地看向MD和陈志远,等待着反馈。

短暂的沉默。

MD端起面前的骨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目光落在王哲身上,语气平淡:“王总刚才提到的政策契合度,是顶层设计的关键。陈总,这块你们要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尽快拿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方案和资源对接计划。”他顿了顿,才转向林雪薇,语气缓和了些,“雪薇的分析……嗯,很细致,数据工作做得扎实。不过,”他话锋一转,带着一种上位者特有的、点到即止的意味,“并购交易,尤其是这种战略性的,有时候不能过于拘泥于细节风险。把握大方向,抓住核心资源,才是制胜关键。风险控制是必要的,但更要看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