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若情况有变(2 / 2)

一旦反贼平定,陛下恐怕就要下令,让我们父子前往散关了。单进虽然沦为反贼,但他终究是我李家恩人。

并且,单进实力强悍,威震天下,先前朝廷调遣众多精兵悍将,亦是无功而返,恐怕元霸去了,也是生死难料。”

李世民是个聪明人,虽然他很年轻,但对局势的判断,比任何人都清晰。

念及此处,李世民沉吟道:

“父亲所言极是,虽然如今朝廷得势,但能不能稳住,仍旧是尚未可知之事。

如果情况有变,我们便舍弃其他,尽快赶回太原去。”

李世民没有含糊其辞,这里只有他们父子在此,他直接表明了想法。

父子二人简单商议一番,便是将此事确定下来。不管怎么样,他们是不可能跟着杨广一起死的。

在关键时刻,必须给自己留有后路。

转眼便是三日后。

杨林已经调遣大军,他们从潼关出发,开始剿灭反贼。

想要让大隋重新恢复安定,就必须彻底覆灭反贼,不能给他们半点喘息的机会。

如今的朝廷大军,相较于之前,已经是一扫颓势。潼关之战取得的胜利,令他们有了获胜的希望。

首先面对朝廷大军攻势的,自然是占据着中原之地的杨素了。

虽然在大战之中,杨素当机立断,率领大军撤离,避免了更多的伤亡,但损失依旧是在所难免的。

而且,仅凭杨素一方兵马,想要应对朝廷的大军,实在是太过艰难。

就这样,杨素在朝廷大军的进攻下屡战屡败,之前扩张的地盘尽数丢失,他再度龟缩在洛阳城内。

毫无疑问,这已经是杨素最后一道防线,只要洛阳没有丢失,他就还有重整旗鼓,扭转局势的可能。

并且杨素不是鲁莽之辈,在杨林出兵之前,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因为他知道,朝廷一方是不可能善罢甘休的,他们在潼关取得了胜利,那接下来必然采取行动。

要么就是集结主力,前往散关围剿单进,要么就是兵出潼关,先将关东各路义军剿灭。

而在杨素看来,杨广最有可能的选择,那就是先从关东着手,等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再去对付单进不迟。

正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杨素早就令人,将大量的粮草辎重运往洛阳城内,他已经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

就算敌军来势汹汹,兵强马壮,但只要他守住洛阳,一切都还有可能。

正如当初杨素面对朝廷大军的围剿,也是依靠洛阳坚固的防线,拖到了最后。

别看朝廷暂时占据上风,但胜负如何无人能够预料。

不仅是在朝廷眼中,就连杨素也认为,单进才是朝廷最大的对手,只要单进不灭,朝廷就始终有倾覆的可能。

李元霸可以追着他们打,却未必能够击败单进,只要单进不倒,这天下就不可能恢复安定。

面对杨素的龟缩战法,杨林也是无可奈何,因为洛阳城墙高大,想要强攻将之拿下,必然付出惨痛的代价。

就算有李元霸在此,同样没有这么简单。

如果在正面战场上,李元霸自然是所向无敌,没有人能够阻挡他的攻势。

但这并不代表,让李元霸攻城也能取得一样的效果,要是在攻城过程中发生什么意外,李元霸受伤乃至于战死,这对于朝廷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杨林并没有强求,实在拿不下洛阳,那就只能先将之搁置了,毕竟在此之前,朝廷也是这样做的。

只等剿灭其他反贼,到时候再回来收拾杨素也不迟。

就算杨素能够拖延时间,他又能拖延多久呢?

总不可能无穷无尽的守下去吧。

就算城中粮草可以维持,但以杨素现在的年纪,还能活多久呢?

至于其他义军,就没有杨素这么好运气了,因为他们没有洛阳这等坚城,如何能够应对朝廷大军凶攻势?

而且,义军的势力有强有弱,实力强大者,还能勉强拖延,苟延残喘。

实力弱小的,在杨林的攻势之下,完全没有反抗之力,被轻易覆灭。

整个关东之地已经乱作一团。

有人因为朝廷王师归来而为之振奋,也有人对如今的局面感到绝望。

但不论如何,朝廷一方确实凭借此战,恢复了不少的斗志。他们相信,大隋不会就此覆灭,一定会重新崛起。

——

与此同时。

在散关之外。

不得不说,杨广的选择确实十分明智,他从潼关抽调兵马,前来散关支援,就是为了挡住单进,不让单进进入关中。

虽然说先前这场大战,单进大获全胜,将裴元庆等人尽数拿下,但是在魏文通的果决之下,还是没能拿下散关。

如果是正面交锋,魏文通自然不是单进的对手,但他坚守于关隘之中,全力以赴拖延时间,单进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单进反而是陷入被动。

他手中兵马有限,就算强攻散关,也未必能够取得成效,于是双方就以散关为界限,陷入僵持之中。

虽然单进想要速战速决,让这天下尽快恢复安定,但他也不会操之过急,该冷静的时候,还是要冷静一些。

毕竟他要的是取得胜利,而不是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既然他已经走上这条路,那他就会全力以赴,取得成功。

这一日。

在大帐之中。

单进和王伯当、谢映登皆是聚集于此,他看着前方二人,有些感慨的说道:

“魏文通和我也算旧识了,但正因为他对我了解,所以才更加警惕,如今死守散关,我们想要攻入其中,着实有些困难。”

王伯当和谢映登,亦是有些无可奈何。

不得不说,朝廷占据关中,便是掌握着天然的优势。只要无法突破四关阻挡,朝廷便是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时候,就连单进都无计可施,王伯当和谢映登,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三人正商议间,大帐外传来的响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只见一名士卒,有些匆忙的跑了进来,行礼道:

“见过侯爷,有关东急报!”

虽然单进的主战场在散关,但并不代表他对其他地方的局势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