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公输述(2 / 2)

石匠走了,没人开山采石,城池无法修缮。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但这些恶果都不是一时半会能体现出来,必须有足够的时间积累,才会初步显现弊端。

听到刘浪相召,将作监的大匠们,全都争先恐后,都想上前线为刘浪出一份力,好能报答一二。

最后,还是公输述拔得头筹。

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公输家世代研究功城器械,当真是家学渊源。

早在春秋战国,别人的祖上还在搞七搞八的时候。

人家公输家的祖先公输班就已经凭借攻城器械成为楚王的座上客了。

这谁也比不了。

刘浪也认得这位公输家的嫡传,招手道:“原来是子循啊,来来来,看看我画的这张图纸,能否打制出来?”

公孙述字子循。

闻言上前查看,只见雪白的绢帛上用炭笔画着一幅三视图,上面标记了长短宽窄,等许多参数。

公输述是第一次见这样的三视图,以前也听过别大匠提起过,说大将军画的图纸,非常详尽,能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

只是这些图纸都被那些大匠们偷偷的藏起来,秘而不宣,准备当做家族的传家宝传承下去,旁人想要求来一观,根本不可能。

“大将军,这是……?”

“子循,这是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你看这从正前面往后看的是正视图,这从上往下看的叫俯视图,这个在旁边从左往右看的叫侧视图。”

公输述按照刘浪说的,再去看图纸,果然长短宽窄,一目了然。

有一份这样的图纸在手,别说他这样的大匠了,就是他手底下学了两三年的学徒,也能分毫不差的打制出来。

公输述一边看着图纸,一边赞叹道:“大将军真神人也。下官看的不错的话,这好像是种投石器,打制出来不难,难的想要达到大将军所期待的效果,可能需要实验一番。”

“好,你先去照此打造一架出来,我们实验一下,如果可行,便大量打制,不行的话,再做讨论。”

专业的事,得专业的人做。

打造投石机这种事,就得老师傅来。

隔行如隔山,打造投石机需要什么样的木料,多长多粗,要不要阴干,阴干几年,要不要用牛筋等等等等,这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和经验,不是专业的老师傅,压根玩不转。

要说刘浪为什么不从关中携带一批投石机来,非得临阵现画一个?

一则是现有的投石机过于庞大,不利于搬运,平原还好,蜀中的道路压根进不来。

二则是剑阁天险,就算把投石机拆开了搬运进来,也没地方摆放。

而且人家城头也有投石机,从上往下打,敌人有射程优势,就算摆出来了,也只是个靶子。

所以刘浪一开始就没想过强攻剑阁,自然也没带投石机。

可现在偷袭不成,刘浪又不想灰溜溜的撤军回去,就只能从别的地方想办法了。

既然人力有时穷,那咱就借用机械的力量。

既然剑阁天险,摆放不下大型的投石机,那咱就动动脑子,做一个射程远,体积小,发射快的新型投石机不就完了吗?

所以说,战争才是科技的第一推动力。

刘浪在对峙期间,就一直琢磨这事,花了几个月时间,终于琢磨出点头绪来。

但具体的效果,还得等公输述打造出来之后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