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的目光在三位将领脸上扫过,最后停在陈子銮身上。
“子銮,你担心什么?”
陈子銮深吸一口气。
“将军,末将担心的是朱翊钧大人那边。若他不能在华亭南面牵制倭寇主力,我军孤军深入,恐有全军覆没之危。”
“朱翊钧?”
王如龙嗤笑一声。
“那个朝廷派来的文官?带着他那支花架子火器营?陈将军,你未免太高看他了!”
胡守仁皱眉。
“王将军,慎言。朱大人毕竟是朝廷命官。”
戚继光抬手制止了争论。
“朱翊钧如何,暂且不论。眼下我们只有两条路——要么正面强攻,要么迂回朱家角。诸位,表决吧。”
帐内再次沉默。
王如龙第一个举起手。
“我选朱家角!”
胡守仁犹豫片刻,也缓缓抬手。
“末将...也赞成迂回。正面强攻确实胜算不大。”
三双眼睛都看向陈子銮。
这位平日话不多的将领咬了咬牙。
“既然两位都这么选...末将附议。但请将军速派快马联络朱大人,务必让他及时策应。”
戚继光点头,眼中带着决然。
“好!那就这么定了。全军即刻拔营,急行军至朱家角。”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
“此战凶险,诸位...珍重。”
三位将领同时抱拳。
“末将誓死追随将军!”
帐外,天色已微微发亮。
戚继光站在营帐门口,望着远处被晨雾笼罩的山峦,喃喃自语。
“朱翊钧啊朱翊钧,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与此同时,三十里外的枫泾镇外。
朱翊钧勒住缰绳,战马不安地打着响鼻。
他眯起眼睛,打量着远处倭寇的营垒——
三层木栅栏,每隔十步就有一座箭楼,营寨中央飘扬着几面陌生的旗帜。
“大人,那是葡萄牙人的旗。”
郑钦策马上前,低声道。
“探子回报,营中有二百多佛郎机雇佣兵,还有四五十门火炮。”
朱翊钧的嘴角抽动了一下。
这位平日里在朝堂上温文尔雅的文官,此刻眼中却带着令人胆寒的冷光。
“好大的手笔。倭寇这是要把枫径变成绞肉机啊。”
殷小虎从后面赶上来,年轻的脸上满是愤恨。
“大人,咱们的火器营也不是吃素的!要不要先轰他几炮试试深浅?”
朱翊钧摇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马鞭。
“不,我们不上这个当。”
他突然指向东南方向。
“郑钦,华亭离此多远?”
“急行军半日可到。”
郑钦疑惑地看着上司。
“大人是想...”
“传令下去。”
朱翊钧的声音突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全军转向,直取华亭外围!”
殷小虎瞪大眼睛。
“大人,那枫径的倭寇...”
“让他们守着空营去吧!”
朱翊钧冷笑。
“倭寇想用葡萄牙人的火器消耗我们?做梦!”
他猛地一甩马鞭,在空中发出清脆的爆响。
“我要让他们知道,大明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
郑钦犹豫道。
“大人,戚将军那边...”
“派三队亲卫。”
朱翊钧打断他。
“一队去杭州词人祠,一队去观音寺,一队直接见巡抚。告诉他们——”他眼中带着狠厉。
“按最残酷的方案执行。”
殷小虎不自觉打了个寒战。
他从未见过这位文官大人露出如此表情,那眼神让他想起了家乡传说中专门索命的黑无常。
“小虎。”
朱翊钧突然转头看他。
“末、末将在!”
“你带五千义勇跟着主力。”
朱翊钧的语气缓和了些,却依然冰冷。
“是时候让这些新兵见见血了。”
殷小虎咽了口唾沫,抱拳应道。
“遵命!”
平湖县北门,朝阳初升。
朱翊钧一身戎装,腰间配着御赐宝剑,站在城门下检阅整装待发的火枪营。
三百名精锐士兵列队整齐,火铳擦得锃亮,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大人,前锋营已集结完毕!”
郑钦单膝跪地,抱拳禀报。
朱翊钧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每一张坚毅的面孔。
“诸位,葡萄牙人仗着佛郎机炮之利,在我大明疆土横行无忌。
今日,我们就要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才是真正的火炮!”
“大明威武!”
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震云霄。
殷小虎带着五十名义勇从后方赶来,这些身着布衣的年轻人虽然装备简陋,但个个眼神锐利,显然都是经过战阵的好手。
“殷兄弟来得正好。”
朱翊钧拍了拍殷小虎的肩膀。
“你带义勇断后,务必警惕倭寇偷袭。”
“大人放心,有我在,一只苍蝇也别想从后面靠近!”
殷小虎拍着胸脯保证。
队伍沿着官道向北进发。初夏的江南水乡,河网密布,稻田青翠。宽敞的官道修得笔直平坦,两旁杨柳依依,若非战事在即,倒是一派田园诗画。
郑钦带着十名探哨先行半里,不时有快马回报前方情况。
朱翊钧骑在一匹枣红马上,神色从容,但眼神始终警惕地扫视四周。
“报——”一名探哨飞驰而来。
“前方三里就是向阳河汊,郑大人发现敌情!”
朱翊钧眉头一皱。
“详细说来。”
“河汊以西的石桥两端有红毛鬼把守,架设了至少十门佛郎机炮。对岸不远处还有一座圆形营寨,看旗号是倭寇。”
朱翊钧眼中精光一闪。
“传令,全军缓行,本官亲自去看看。”
他带着两名亲兵,跟随探哨悄悄摸到前方一片小竹林。透过竹叶间隙,可以清晰地看到河汊处的景象。
郑钦正伏在竹林边缘,见朱翊钧到来,低声道。
“大人请看,那座石桥是关键。葡萄牙人占据了制高点,我们若强行通过,必遭炮火覆盖。”
朱翊钧眯起眼睛观察。石桥宽约两丈,两端各架设了五门佛郎机炮,约三十名身穿奇异盔甲的葡萄牙士兵来回巡逻。
对岸约半里处,确实有一座圆形营寨,隐约可见倭寇旗帜。
“他们的火炮射程如何?”
朱翊钧问道。
郑钦答道。
“据探子回报,佛郎机炮最远不过四百米。”
朱翊钧嘴角微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