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寒门国舅 > 第879章 倒戈

第879章 倒戈(2 / 2)

王守仁道:“可是有张国舅的消息?”

“有。”

覃云未做隐瞒,开诚布公地道,“来援的正是新任蓟州巡抚,当朝挂礼部尚书衔的李孜省李尚书所部人马……陛下以其所部从蓟州镇出塞,本是巡视大宁卫等故地,未曾想他却带兵来此。”

王守仁释怀:“果然是从蓟州那边开来的朝廷兵马。”

覃云点头:“如此一来,我各路人马基本已到齐。”

王守仁问道:“朝廷不会从大同和宣府增派援军来了吗?”

“未曾听到相关的消息。”

覃云道,“但是……如果战局有变的话,可能会有,但眼下……”

王守仁叹道:“朝中人似乎对此战并不看好,不过以眼下局势发展,大明灭虏已是板上钉钉之事,或就在此战。”

“是啊。”

覃云也显得很振奋,眉飞色舞地道,“草原东部的兀良哈等部族,已对李尚书提出归顺请求,目前还在等张国舅给出最后指示。接下来,就是联合各路人马,将鞑靼察哈尔本部一举击败,彻底平定草原。”

王守仁心中颇为奇怪。

朵颜三卫归顺大明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向李孜省提出归顺也在情理之中,李孜省接受实乃顺势而为……

但是——

就这还要等张国舅同意?

算什么道理?

不过他马上就想明白一件事。

皇帝那里真正拥有话语权的人,正是暗中统筹一切的张家小国舅。

王守仁问道:“鞑靼中军主力在何处?几时开战?接下来的具体战术是什么?需要我等做什么?”

接二连三的问题说出口,覃云不由一怔。

显然王守仁在意的是战事整体安排,跟他这样偏安一隅只顾着眼前局势的人终归还是不同。

“一切都得等二公子给出具体指示。”

覃云耸耸肩道。

王守仁叹息:“战事不宜拖延,应当速战速决,迟则生变。”

覃云道:“王将军,我知道您急,但急也没用,如今草原部族内部已经产生巨大裂痕,我们在这时候讲速战速决,也得找准时机。就好像鞑靼人也不会干等着我们去进攻……双方还得进行一番拉扯。”

王守仁虽然不太认同覃云的说法,但还是无奈点头:“也是,我们在兵力和实力,并不是说完全占据上风。此战鞑靼人仍有获胜的机会。”

覃云眨了眨眼睛,不解地问道:“我军还有失败的可能吗?那您认为,此战我们的弱点在何处?又该如何化解呢?”

王守仁摇头道:“其实如今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就好像三边总制王中丞带兵进草原,鞑靼人由始至终都没有正面迎战的意思。

“反倒是这里,张国舅摆出弱者的姿态,让鞑靼人自以为有机可趁,令其整合兵马来此,寻求决战,导致全军集结后尾大不掉,匆促间难以撤回……这就是张国舅高明之处。”

王越看似没有带重兵进草原,但因为他本身名气就很大,且麾下还带了两万多兵马,跟鞑靼人正面交锋把鞑靼人给打怕后,鞑靼人后续都是以游击战的方式与之周旋。

但在王守仁想来,王越其实没做错。

带兵平草原,加上辅兵有两万,很多吗?

总得保证进退有度吧?

总得保证后勤供给吧?

还有哪怕不胜,也得保全所部顺利退回大明吧?总得保证战后不被朝中人攻讦他疏忽大意吧?

因为王越始终是政客思维,无法做到像张延龄这样,带着三四千人就敢进草原,还直接分兵,搞小股流窜……让鞑靼人以为大明这路人马的主帅疯了,再或是大明出关的目的不是消灭他们,而只是来干扰和练兵……

鞑靼人出现重大误判,于是集结人马,最后作茧自缚。

覃云道:“鞑靼人本可各回领地。”

“不可能的。”

王守仁叹息道,“阴山北与王中丞一战,鞑靼人士气已严重受挫。如今既已集中于此,在交兵不敌的情况下,各自退兵,鞑靼小王子在草原上还有何威严可言?

“况且,如今已入冬,鞑靼为此战可说是劳民伤财,如果此战不胜,意味着这个冬天他们难以熬过去。更可甚者,他们要是选择退兵的话,意味着从今以后张国舅的人马可以在草原上横行无忌,到时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覆灭的结局。”

集合在一起都打不过人家零散的小部人马,等退回到自己的领地就能取胜?

张延龄甚至可以分兵十路,直接横扫草原。

就算有几路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一些损失,但多数人马将畅通无阻。

那时候草原各部族投降的速度只会更快……毕竟没了巴图蒙克的约束力,谁还管什么面子和尊严?

要的就是个生存。

如果投降和死战是唯二的选择,有谁会置自己的部族于覆灭的境地呢?

覃云笑道:“王将军,您是读书人,有远见卓识,在下没有能力跟您坐而论道,但如果您见到二公子的话,想来应该可以成为至交。他的能力,实乃在下生平仅见。”

王守仁感慨地道:“连王威宁都信服的人,看来真的是大明的希望。在下自问没有能力与之相提并论,只希望能参与到平草原一战,也算生平无憾。”

“既然您都这么说了,为何不等二公子做好全盘计划,命令下达后你才过来呢?”覃云道。

王守仁道:“在下想去拜会他。”

覃云道:“如今局势太过混乱,想见上一面太过困难,尤其您还要统率贵部,完成最后致命一击。”

王守仁感慨道:“等战后再见,便少了战时会面的那种慷慨激昂,也无法洞悉其内心真实想法,或会成为在下毕生的遗憾。且军中自有朱将军负责,我操心的地方不多。”

“不可以。”

覃云这次直接回绝,“如此境况下,想穿过鞑靼人的防线,太过冒险。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等待二公子给出具体指示。”

“那你们如何联系的?我可否跟联络人一起过去?再辛苦也无妨。”

王守仁很坚持。

覃云仍旧笑着摇头:“具体联络方式,无法对外言说,讲了您也不懂。此乃经过半年以上的训练,所用都是专业人士,连在下都不明白其中的诀窍,只负责翻译和明白最后的意图!您还是别动相见的心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