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三的洛阳,晨起便飘着淅淅沥沥的雨雾,将宫城的朱红宫墙浸得发暗。
紫薇城大殿内,烛火噼啪作响,映得殿中那方传国玉玺泛着冷润的光泽。
这方真玉玺被裴元峥置于御案左侧,与御案上那份墨迹未干的密报形成刺眼对比,成了朝会最沉重的开场白。
殿外的雨丝被风卷进殿角,带着湿冷的潮气,却远不及殿内凝滞的气氛。
裴元峥身着紫色四爪龙纹朝服,腰系镶虎纹玉带,目光扫过殿下文武。
(小课堂:隋朝无蟒袍,但有权臣“龙纹朝服”的定制空间。只要不触碰“五爪龙纹+明黄色”这个禁忌就行。)
“长安密报,四月初九,李渊父子要扶杨侑登基。”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一块巨石砸进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满殿波澜。
御座上的杨侗猛地攥紧龙椅扶手,指节泛白得几乎要嵌进紫檀木的纹路里。
在听到“杨侑登基”四个字之时,他的呼吸骤然急促,胸口剧烈起伏。
“裴卿!杨侑不过是个毛头小子,凭什么僭越称帝?”
杨广嫡长子、元德太子杨昭一共有三个儿子,长子杨倓被宇文化及挟持,那他杨侗排行老二,自然是被拥戴称帝的不二人选。
在杨侗心中,比他小的杨侑,有什么资格也来称帝。
虽然都是傀儡皇帝,但至少他也是唯一的皇帝。
若杨侑也称帝,那岂不是天有二日,全部乱套了。
“朕……朕才是大隋正统!”
他加重语气,刻意拔高的声调里带着一丝孤注一掷的辩解。
这“正统”二字,是他这么久以来最坚实的依靠。
杨侑也是元德太子之子,也是杨广的孙子,一旦他在长安穿上明黄龙袍,天下人便会疑惑。
到底谁才是杨广真正认可的继承者?
是留守洛阳的杨侗,还是长安城里的杨侑?
“他若登基,天下人谁还认朕这个皇帝?”
这句话出口时,杨侗的声音里终于泄露出傀儡的无力。
他太清楚这“正统名分”的脆弱。
他的帝位是裴元峥给的,兵权在裴元峥手里。
朝政在裴元峥掌控下,他唯一能抓住的,只有这一点点“正统符号”。
若是连这符号都被杨侑分割,他便成了洛阳城里的笑话。
一个连“正统名分”都保不住的傀儡皇帝,凭什么让天下诸侯臣服?
凭什么让隋室旧臣效忠?
凭什么在裴元峥面前,还能保留最后一丝“皇帝”的体面?
他的话里满是傀儡的无力,却也精准戳中了洛阳政权的命脉。
杨侗虽无实权,却占着先行登基的正统名分,这是洛阳政权区别于长安李渊这些诸侯的核心标识。
一旦杨侑在长安登基,哪怕是李渊扶持的傀儡,也会将“大隋正统”的名分撕成两半。
长安说“杨侑是元德太子幼子,血脉纯正”,洛阳说“杨侗是先帝托付的东都之主,有实绩支撑”,天下诸侯便会陷入“认谁不认谁”的观望。
而他这个“洛阳皇帝”,便会从“隋室正统的象征”,沦为“裴元峥挟制的另一个傀儡”。
连最后一点存在的价值,都要被杨侑的登基稀释。
裴元峥抬眼看向杨侗,语气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掌控。
“陛下放心,臣召集群臣,便是要议阻截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