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到月底。
崇祯这段时日犹如上了发条。
白天召集诸公处理明镜台会议下来的一系列事务,还抽空去科学院考察一番。
科学院几个月没去了,其成果又让人耳目一新。
蒸汽机得到进一步改良,用蒸汽机带动的抽水机、碎石机、冲压机床之类均取得改进。
第二代自行车优化得轻便了些,可操作性也更强。
去年底从佛郎机人那儿搞来的橡胶已用于轮胎制造,虽为实心胎却也超过木轱辘,已交由制造局批量生产将自行车推向市场。
而另一项重要器物四轮马车,其转向轴问题得到解决。
得益于崇祯曾经的悉心点拨,这华夏自古以来便有的发明取得技术性突破。
预示着未来水泥路面开通,四轮马车将完全拥有用武之地,驰骋于整个大明。
四轮马车诞生于大秦甚至更前,只不过华夏普遍为土路,官道也坑坑洼洼,根本无生存土壤,以致得不到持续研究及推广。
这下好了,只要有合适的温度与湿度,一桩桩新事物都会如同雨后春笋!
白天忙,崇祯晚上也很忙。
流连于宫殿与宫外之间,重点照顾周玉凤、田秀英和张嫣。
刘妃袁妃那儿没办法,崇祯就陪她们拉拉家常抱抱小娃,尽显顾家男人本色。
柳如是那里没怎么管,今后路上有的是时间。
.......
崇祯十年四月二十九。
与内阁诸公相应事务交代完毕,以孙承宗为首的班子留守京师,当今天子于拂晓中低调出广宁门,之后过宛平卢沟桥,一路往涿州方向而去。
这次出行带上了阁臣李邦华,以保障与内阁文书通畅。
王承恩、方正化左右二膀,带领属下负责皇帝日常。
其余重臣方面只动用了刘国能一个,并让他带上几名家乡兄弟,这些人陕西流寇出身,对家乡再清楚不过,可以充当向导。
保卫这一块则由李若链的儿子李安邦带领一个锦衣卫千户护卫,吴英杰领着第六军一火铳千户负责前站与外围。
崇祯这回别出心裁,丁丑兵科进士张煌言、阎应元、方以智、杨展、李信,文科进士刘同升、赵世春,农学科进士耿荫楼、陈淏子有幸与天子同路。
这群人正在培训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收到指令云里雾里被套上一身便服送到城外,直到出发才知晓乃陪天子巡狩。
年轻人们沸腾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与皇帝一道巡幸地方,便是最大的成长。
不过他们被全部划入禁军千户,在吴英杰手下当普通一兵。
这还有啥说的呢,与天子同路荣光莫大,要干啥无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考虑到西北各省诸多问题,崇祯还特意从科学院抽调出十多名农业、医学、水利方面院士与工匠,以备不时之需。
这次三千人出巡并不太着急赶路,为隐秘行事全都身着便装,队伍分成好几拨,火器也放于马车里包裹得严严实实。
由于绝大多数人都是骑马,速度也马马虎虎,当日黄昏临近涿州城,第四日过了保定府,队伍均没有停留于任何驿站。
这些地方离京师都太近,崇祯选择在荒郊野外帐篷里度过。
直到第六日就快抵达真定城,马车缓缓停了下来。
“启禀公子,车队已过新乐县数里,吴英杰的人回报,主力已到滹沱河,一切正常!”
方正化来到马车前,崇祯缓缓掀开车帷。
“禀公子,前方五里便是伏城驿!”
“如此说来离真定城只有七八十里了?”
“回公子,正是!”
看了看天色即将黄昏,周边也没啥人烟,离城不太远却显得甚是偏僻。
伏城驿就是座官道旁的小驿站,此地距京师差不多500里,可以住正规驿站了。
“传令下去,今晚入住伏城驿!”
“是!”
颠簸一阵,马车转了几个弯后停下。
得益于锦衣卫的人早一步过来,房间已安排妥善,崇祯舒舒服服洗了个热水澡。
“公子,小李的人于数里内周边扎营,二十余贴身人等已全部入住......”
换上衣服,方正化进入客房,小声禀报着。
王承恩忙活着收拾物件,以给天子一个舒适环境。
“李阁老和刘国能是否洗漱完毕,叫上一起去用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