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春节称作正旦、元旦或者新年。
“春节”这一称谓,是在辛亥革命以后才新生出的名词。
崇祯十年的正旦假期很漫长,却也转瞬即逝。
二月初一第一届军委会隆重召开,由重华宫和原光禄寺改建而成的大明会堂庄严且巍峨。
大明会堂经过大半年修缮,最大的会议厅可容纳约六百人参会,全部都是带桌椅那种。
至于普通会议厅、接待室、办公室之类,大大小小四十余间,可满足不同会议需求。
按崇祯构想,往后大明凡重要事务,要么放在暖阁要么放在小会议室。
大朝会之类一律于会堂处理,臣子们站着上朝的历史,也将彻底扔进垃圾桶。
至于那皇极殿,便作为礼节性朝拜之地,祖宗的东西说不定某天还可向民间开放。
本次军委会作出一系列决策,原军机处这个过渡性名称不再有了,兵部正式撤销,由大明军机委员会委取代,简称大明军委。
内阁、原军机处、大明科学院、各都督府及部分副军级以上官员参会,为大明有史以来最正规、最完整的一次全国性军事会议。
军委机构在去年五月底就已确立,各都督府及大明水师参照部署,已先后成立对应部门。
本次会议等同于军委在法定上挂牌,全面展望未来军事战略方针与政策,军委主官较去年试运行也发生了些许调整。
会上选出卢象升为常务副主席,将以军人身份入阁,成为大明历史上真正的戎装大学士。
不过就入阁一事,还得放在三月份明镜台大会上推选。
五名大明军委副主席分别为王业浩、黄蜚、范景文、侯恂、李若链。
孙承宗和李邦华退出军委,将把主要精力全面转向政务。
沈世魁、洪承畴、秦良玉、陈新甲、祖大寿、陈奇瑜、刘孔昭、郑芝龙、张名振、朱大典、吴珄、王家彦、刘文炳、卢向晋、杨廷麟,以及黄得功、周遇吉、孙传庭、尤世威、李重镇等十一个军军长、锦衣卫方面王国兴、高文采、东厂曹化淳、御马监方正化等人当选为军委委员。
军委下属按之前的总赞、总后、总训导、总督察、军委办公厅衙门设置。
卢象升主持军委具体工作,兼任总赞画。
王业浩调回京师任二把手,并领衔军委总督察部。
二人全面接替原孙承宗、李邦华相应职能。
范景文、侯恂以阁臣兼军委大员身份继续经营地方,李若链分管军区及赞画部下属的军情处。
吴甡任职总后勤装备部,大明科学院有关军工的制造作坊,与总后装备部共同监管。
方正化负责总训导部,王家彦任办公厅主任,三人原有职位一律不变。
本次会议对部分都督府作出调整,陈新甲任北征都督指挥同知,接王业浩的班,黄得功、尤世威升任都督府指挥佥事。
卢象升不再担任东征都督府职务,由朱大典接任都督同知,周遇吉任都督佥事。
侯恂的征辽与朱大典的东征都督府管辖范围予以调整,征辽都督府辖天津以北、山海关、辽西及辽东半岛。
东征都督府辖朝鲜、皮岛、山东。
新设京畿卫戍区,由军委直接掌管,卫戍范围为顺天府及天津直属府。
原第六军划出一部,新设禁军第十二军,划归征辽都督府,祖大寿升任都督府指挥佥事,卢向晋任第十二军军长。
原第六军剩下的扩充至五万人,仍由李重镇担任军长,归京畿卫戍区。
会议一连开了三天,所涉内容繁多。
定出大明长远兵事规划,并就最近五年详细方略予以公布。
其中西南都督府、南征都督府第四军、南洋舰队三部于年内全面收复安南。
此役由秦良玉统筹,孙元化、郑芝龙辅佐,争取明年底基本将整个中南半岛收入囊中。
南征都督府一年内设立满剌加、巴达维亚、吕宋、南门等各处水师基地。
也就是说今后凡藩王到达之地,均须有大明舰队游弋,让出去的藩王和子民底气十足。
江南都督府主要任务为配合南征都督府,在明年入夏左右东出琉球。
将琉球由藩属国变为大明直管,同时把舰队从内河水军打造成一支半远洋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