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的北方寒风凛冽。
许久未降水的京畿地区也下起了大雪,到处银装素裹。
旱情得到一定缓解,用民间的话来说,天子仁德感动上天,瑞雪兆丰年,明年春耕有望了。
而通往京师的各条官道中,人流里不少学子正冒着漫天飞雪竭力赶路。
从全国各地早些抵达京师的学子们,安顿好后四处拜访朝堂官员和联系同乡,各客栈酒楼的生意比以往更为火爆。
大明春闱每三年一次,北方又极其寒冷,离得远的一般都需在冬至前到达,接着再住上几个月,待春暖花开之时向功成名就发起冲刺,去实现人生坦途。
今年场景与以往不同,人数多出数倍。
过去都是举人方有资格入京会试,皇帝早已下诏放宽到所有读书人及百业精英,还划分出那么多科目,录取人数翻倍若干。
在转不过弯的人看来,明年进士含金量将大打折扣。
而在崇祯包括有识之士眼里,这才叫广招贤才,那批人将成为大明不可多得的源动力!
北方寒意阵阵。
数千里外的南洋却犹如初夏,温润且潮湿。
吕宋岛南端的诸葛城周边,正大兴土木热火朝天。
“禀殿下,苏纪善一行回来了!”
王府长史王兆熊快步进入帐中,朱聿键不禁眼前一亮:
“甚妙!速叫人去给孤带来,一并把王府主要属官都唤来!”
“是!”
离海岸三里外一处大帐中,朱聿键面露喜色,不由起身踱步摩拳擦掌。
这是他派出去勘察地形的第三批人,此人回来了,那方圆几百里地域也就了然于胸了。
这大岛山高林密珍奇异兽到处都是,土地肥得流油,光密林里那些枯枝烂叶形成的土壤,便是绝佳天然肥料。
当地土着靠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吃得都比大明百姓还饱,凭他带来这五六千人的勤劳与智慧,必定大有可为!
“好啊,好啊!”
朱聿键喃喃自语,突地停住脚步侧身:
“王长史!”
“臣在!”
“你说,那北面会不会和东面一样啊?”
“殿下,这.......这......”
问了等于没问,他王兆熊也不知道啊。
“殿下,稍后向苏纪善一问便知,臣愚钝,殿下莫急。”
来到吕宋后,唐王总处于兴奋状态,还亲自去钻了几天密林,增长不少见识。
对当地所有事物无比痴迷,连圣贤书都不愿多看一眼了。
“对对对,莫急,莫急,稍后便知......”
朱聿键难掩喜悦,干脆大步走到帐门口等待。
不远处士兵和工匠们挥汗如雨,为城池建设不遗余力。
如今修筑诸葛城已展开一个多月了,离海较近的密林被砍伐出一大片,上好木料用来建房建城,不好的直接当柴火。
这儿木材管够要多少有多少,一点都用不着节约,不像在大明那样,到处山头被砍得光秃秃。
华夏几千年来柴米油盐酱醋茶,柴火一直都排在首位。
现在树木砍了,肥沃土地也就渐渐露了出来,朱聿键心情大好。
想想今年六月起,与襄王、荆王、吉王等南方藩王到松江府集合,再次准备一番后出海,接着于台湾补给休整,八月底到达这近乎荒蛮的港湾。
在松江时听说他们是出海的第一批,那些在天津港、山东等地集合的藩王,还需要配合辽东战事用船,会晚些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