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要是其中最苛刻的要求,就是连接与分离机构,整个机构可以是说整流罩技术中最精妙的地方。
一是要求连接要绝对可靠,毕竟火箭发射会产生剧烈振动和巨大载荷下,如果连接机构有问题,那么在剧烈振动和巨大载荷下,整流罩很容易掉下来。
所以想要让整流罩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那么就要采用线性分离装置。
来保证分离机构必须准时、同步、干净地解锁。
至于传统的爆炸螺栓分离方法,使用在整流罩上,就有些危险了,毕竟整流罩里面就是卫星,除了整流罩卫星可没保护。
这如果因为爆炸螺的冲击力,爆炸的碎片,导致卫星被破坏,那就麻烦了。
至于发动机高空点火,整个还是比较简单的,他的难点就是发动机要在60公里以上,接近真空环境点火时,因为周围环境接近真空,这就会让推进剂的点火迟滞期,从海平面的几毫秒延长至近9秒。
这放在航空上就是大问题极易导致爆燃,解决办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精改造,在发动机内部创造了一个的条件尽可能解决地面环境,这样一来就能完美解决这一问题。
至于第三级固体发动机与姿态控制。
这个最难的就是姿态控制了,第三级固体发动机研究倒是很顺利,它的难点就在于固体燃料药柱在固化降温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裂纹,这个是致命的,不过这对于李枭来讲,并不算是什么。
毕竟他有完善的固体燃料配方,不用一次次去尝试,花费那么多功夫去实验。
难是姿态控制。
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研究很多东西,毕竟如何让高速飞行、结构复杂的物体,在近乎真空、充满干扰的太空中,既能保持“稳如泰山”又可以实现“灵活转身”。
这个需要考虑的点就多了。
像是火箭的结构,毕竟火箭和导弹不一样,火箭弹“又细又长”,固有频率低,柔性大,那么在飞行中就很容易产生弹性振动,这样一来就容易与姿态控制系统发生耦合,引发事故。
其次就是自身控制系统的局限,毕竟现在的元件精度不足、响应速度慢、计算能力有限,容易被干扰。
这些都是要解决的问题。
还有就是飞行环境的干扰,要知道火箭弹在飞行过程中,可是会收到很多干扰,比如动阻力、风扰、发动机推力波动等等!
这些干扰因素,都会影响到运载火箭的飞行姿态。
就拿元件精度与可靠性来讲,这个年代用的都是惯性器件,也就是陀螺仪、加速度计,这些的精度、可靠性和抗冲击振动能力,这些东西肯定不如后世产品。
但对此李枭也没办法,就算他知道更好用的技术,但以现在的技术根本就研究不出来。
计算问题,也无法像是后世一样,难以处理非常复杂的控制算法,但这个也没有办法。
可以说运载火箭的姿态控制,是一个集控制、结构、环境、计算等于一体的复杂系统性问题。
想要研究出来,对于李枭来讲,可以说是最难的一步,毕竟其它的技术,只要找对了方向很好解决。
但姿态控制里面涉及的很多技术,需要一次次测试,很折磨人。
为了能够研究出这些东西,更是用了很多土办法。
不过虽然是土办法,但只要有效果那就是好办法,毕竟只要能解决问题,管他土不土,大不了后续来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这个年代很多研究都是如此做的,研究出了很多土法工艺。
像是土法制造滚动轴承、土法纺织棉布、土法炼铜技术、土法炼焦的技术、土法制造高标号水泥等等!
很多都是这个年代出现的技术。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在这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在这工业技术落后的年代,只能如此。